小营员们拿着锄头学习种菜 王弘扬 摄
本报讯 7月12日,由贵阳市文明办主办、贵阳晚报承办的“小小军事家”夏令营进入第二天,139名小营员先后完成了列队训练、火灾疏散演练、历史课等行程安排,最后在实地农耕中,完成了一天的“军旅”生活。
经过前一天的磨合,小营员们慢慢适应了部队的生活。清晨6点30分许,伴随着门外武警战士出早操的脚步声,小营员们一个个爬下床来。
在辅导员指引下,营员们自行洗漱完毕并吃完早餐。进入列队训练环节后,孩子们调皮的模样瞬间收起,变得认真起来,跟着教官的指令完成动作。一小时的操练让小营员们大汗淋漓,但都坚持完成了任务。
在火灾疏散演练和历史课中,小营员们不仅听从教官和老师的指令认真学习,还积极互动。
在最后的农耕环节中,点燃了小营员们的激情。“老师,锄头怎么用?”“老师,让我先来吧。”下午16时许,139名小营员来到一块耕地前,一个个争先恐后,都想第一个前去学农耕。由于小营员人数多,为保障大家的安全,教官将他们分为12组,轮流在两块耕地里种花生。
在教官指引下,小营员们提起锄头和铁铲卖力地干起来,松土、挖坑,个个精神十足,每人都种下几株花生。播种结束,很多小营员还好奇地问,需不需要施肥?什么时候收获……一直到晚饭时间才离开。
根据行程安排,晚间小营员将学唱军歌,进行拉歌比赛,还将写军营日记。在今日,小营员们将像武警战士一样开展军事训练。此外,还将参与野外生存训练、自然灾害自救学习等环节。
(本报记者 张鹏 汤欣健)
活动直击
火灾疏散演练 个个都很卖力
火灾演练逃生 王弘扬 摄
教官讲解应急物品知识 王弘扬 摄
当日活动现场,贵州鹰极安全教育基地的5名教官来到现场,带着小营员开展火灾疏散演练。
在疏散演练前,139名小营员分为3个中队,3名教官分组给大家介绍火灾的预防和危害、火场如何逃生等知识。
进入演习环节,139名小营员正在楼上上课。此时,突然传来火灾警报。在教官带领下,一个个小营员一只手抱着后脑勺,一只手捂住口鼻,弯腰开始往楼下疏散到安全地点。
在家庭应急箱介绍环节中,教官许浩然说,市区房屋较高,发生地震时,高层住户一时无法转移到安全地点,此时,家庭应急箱就有了妙用。许教官分别拿出应急箱里的物品与学员互动问答。他拿出手电筒,小营员随即举手表示地震时处于停电状态,手电照明可帮助受困者安全离开,还可缓解恐惧心理……
为了增强小营员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官分别让40余名小营员手牵手,带着小朋友们玩“一圈到底”的游戏,小营员们不松手,通过协调身体,将一个呼啦圈从头传到尾。
聆听抗战故事 上台演绎还原
下午两点,本报资深记者田坚来到营地的礼堂,为参加夏令营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个抗战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时,田坚带着多名记者奔赴全国各地采访搜集,并在贵阳晚报以“黔人抗战”为主题进行了系列报道。
在山西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抢占了高处有利地势,向沟壑中的日本部队发动攻击,最终大获全胜。讲到精彩处,田老师邀请小朋友参加到现场表演中。一部分小朋友趴在礼堂舞台上方,扮演“八路军”;另一部分小朋友则在舞台下方扮演“日本鬼子”。“啪啪啪……”扮演八路军的小朋友用嘴模仿出一阵枪声,“日本鬼子”应声倒地,让大家身临其境地体会了当年八路军的勇猛与智慧。
在此后的抗战故事中,每每讲到精彩场面,田老师都邀请营员上台表演。之后,田老师又向小朋友讲述了自己野外探险、采访的故事。世界上最小的蛇、价值40万元人民币的兰花、凶猛的野猪袭击等故事,引发小朋友们的浓厚兴趣,纷纷跑上舞台扮演野猪袭击人类,并思考各种应对的方法。
故事讲完,小朋友们依然兴致未减,他们还要了田老师的电话号码,希望以后能在电话中继续听他讲故事。 张鹏 汤欣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