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再次爆发军事冲突,原因就是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车队于2月14日在查谟克什米尔邦遭到自制炸弹袭击,造成45人死亡。位于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军”宣称对该起事件负责。印度早就将“穆罕默德军”定义为恐怖组织,经常指责巴基斯坦支持巴境内恐怖分子。正是这起越境袭击事件导致印巴紧张关系急剧升级,并演化成为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冲突。
2月14日后,印度就表达了对巴基斯坦境内目标实施军事打击来报复遇袭事件的警告,手段之一就是派遣战斗机实施精确打击。
2月26日凌晨,经过十多天的准备,印度派遣一架EMB-145预警机引导12架幻影2000战斗机实施军事打击巴基斯坦境内目标,投下约一吨炸弹,印度方面宣称摧毁了巴基斯坦一侧的营地,而巴基斯坦则表示印度空军只炸了几棵树。印度此举算是兑现了报复的承诺,也算是不宣而战,但提前做了预告。这次空袭,印度空军采用了防区外精确发射弹药实施远程打击,确保不过多越境。
2月27日,印巴在停火线附近爆发了较大规模的炮击战,双方都声称是对方先行开火,炮击导致双方都有伤亡。
印巴炮击战的硝烟依旧之时,一架印度军机在克什米尔地区坠毁,造成多人死亡,根据残骸判断是一架印军米-17直升机,原因不明。
紧接着,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就公开表示巴军在克什米尔地区击落了2架印度军机并俘虏了1名印度飞行员,有证据显示其中一架是米格-21战斗机。
印媒随后报道称,印军苏-30战机当天也击落了一架巴基斯坦F-16战机。
巴基斯坦国防部发言人随后表示F-16战机没有投入对印作战,并否认了印度媒体称击落巴方F-16的说法。
以上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的战报。
需要强调的是,战报就是你说你的战绩,我说我的战绩,都在夸大其词,战报的目标是鼓舞士气,鼓舞民心。因此,要理性看待各方的战报,用事实和证据来说话,再看到证据前,一切都只是可能。但看到证据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很多真相只能随着历史被掩埋。
战报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确保自己一方不吃亏,吃亏的总是对方,否则无法给国内交代。
我们先来看看一组军力对比数据。根据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2018年军力平衡报告数据。
巴基斯坦空军目前拥有:歼-7战机66架(可用)、F-16战机76架(可用)、JF-17枭龙战机85架(主力)、幻影战机121架(堪用),总数量348架,可用战机数量227架。
印度海空军目前拥有:米格-29战机107架(可用)、米格-21战机154架(堪用)、米格-27战机65架(可用)、米格-23教练机20架(堪用)、幻影2000战机50架(可用)、苏-30MKI战机约250架(主力)、LCA“光辉”2架(不可用)、“美洲虎”战机206架(堪用),总数为854架,可用战机数量472架,两倍于巴基斯坦。
尽管以上数据是两军全部作战飞机数量,部署在印巴边境的作战飞机主要是以空军部队为主,不包括海军航空兵,但印度空军在边境地区数量两倍于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空军是客观事实。
从这组海空军战机的数据对比来看,印度军队“可用”以上的作战飞机数量要多于巴基斯坦。因此,巴基斯坦不希望军事冲突升级和持续打下去,这对巴基斯坦本就不好的经济会带了更多负面效应。
军事冲突爆发后,莫迪发表了更为强硬的讲话,因为莫迪没有退路,硬着硬着头皮也要向前冲。巴基斯坦在强化军事应对能力准备之外,也希望通过中国和美国等国际社会来出面斡旋,平息这场爆发在克什米尔的军事冲突。
比较庆幸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把军事冲突局限在小规模陆战和空战,并没有动用战术导弹,包括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一旦这两种导弹被大量使用,印巴之间的军事冲突就有大规模升级的风险。
接下来,印度和巴基斯坦还会继续小规模军事较量,确保让对方吃更多的亏,让自己更有面子,更有台阶可下。但爆发在克什米尔的军事冲突并不能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度仅仅是以反恐为由头,而不是以夺取被占领地为目标,因此,双方也就不想大规模升级军事冲突。
此后,在印巴继续较量期间,美国、中国、联合国、上合组织都会出面斡旋,以确保双方都会保持极大克制,不继续扩大冲突面,最终让彼此都可以体面地找到停火的充分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