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任务繁重、任重道远。只有主动适应旅游业改革发展需要,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精准施策,才能为优质旅游发展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中国经济网6月5日消息,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在北京召开暑期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议,针对即将到来的暑期旅游旺季,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利剑行动”,重点规范出境游、边境游、一日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和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等突出违法行为。
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旅游市场,不时曝出不合理低价游、黑导游、强制购物、打骂游客、宰客等旅游乱象。旅游乱象的存在,损害游客的权益,大大降低游客的旅游获得感,破坏景区的形象。由此,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旅游综合执法,创新旅游协调参与机制,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旅游市场秩序治理的制度机制,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子的有效措施。
遏制旅游市场乱象,加强旅游综合执法,需要祭出“重典”。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要集中力量、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旅游环境、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游客权益的不法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是对非法经营、擅自改变行程、指定购物场所、诱骗和强迫消费、天价房、天价餐等违法、欺骗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严处一起,举报一起追究一起,绝不姑息。祭出“重典”,从严惩处,真正起到震慑作用,以重典减少甚至杜绝“乱象丛生”。
推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要有标本兼治的长远之计。各地政府应健全完善旅游市场秩序治理的制度机制,加强地方旅游业法制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大平台、大网络、大数据推动旅游发展数字化转型,实现旅游服务和旅游管理智能化,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和广大旅游者、社会公众、行业组织、新闻媒体共同参与的旅游投诉受理、处理、反馈机制,强化管理体系和监测评估预警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作用,加强旅游综合执法、旅游区域联合执法、旅游联席会议、旅游失信“黑名单”、摘牌降级、旅游执法工作考核激励等措施,持续整治旅游市场中的“黑车”“黑导”“黑社”和“黑店”,保证广大游客出游安全,推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净化旅游消费环境。更重要的一点,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对旅游问题频发或发生严重事件的地方,既要严格处罚当事人或旅游企业,提高违法成本,更要严格查处相关地方的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倒逼其地方党委、政府强化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的责任意识,突出领导责任,努力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任务繁重、任重道远。只有主动适应旅游业改革发展需要,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精准施策,才能为优质旅游发展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