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区举办了一次大型旅游采风活动,全国3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深入14个设区市,用全媒体视角记录了广西旅游发展成就。当前,广西正以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快推进旅游强区建设,进一步打响“遍行天下 心仪广西”品牌。(12月14日《广西日报》)
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有游不尽的烟雨漓江、走不完的十万大山、望不尽的碧海银滩,这如诗如画的八桂大地 ,独具风采、充满魅力!如今,旅游业之所以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增长点,关键就源于广西全力打好优布局、塑特色、促融合、树品牌的“组合拳”,从而加快推进了旅游强区建设。
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对于加快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构建旅游业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广西正是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布局,才使当下的旅游业从桂林的“一龙独舞”变为全区“多龙共舞”,一批优质景区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亮丽名片,极大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事实表明,广西打造环首府、桂中、桂东南“三大生态旅游圈”,推进阳朔、荔浦、蒙山旅游联合体,促进两广旅游深度合作,加速创建5A级景区,显然是优化旅游空间布局的大手笔,通过整合产品链、产业链,提升供应链和价值链,从而引导和推动了各地突出特色、差异布局、协同发展。
特色,是旅游业创品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位于祖国南疆的广西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使得广西充满着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因此,广西紧紧抓住这一最大的地缘特征和最大竞争优势,不断提升特色旅游品牌影响力。比如,在自治区重点推出的“中越边关探秘游”“广西山水精华游”的核心节点,龙州县近年来通过不断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如今已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可以说,挖掘资源、塑特色有利于打造出鲜明的旅游拳头产品,成为区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文化旅游业的名片。广西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使本土文化旅游具有更鲜明的总体品位和整体形象;通过多年宣传推介,广西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旅游节庆品牌享誉海内外,金秀的“圣堂仙境、生态瑶都”,三江的“千年侗寨、梦萦三江”,融水的“秀美融水、风情苗乡”被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所熟知,一批具有广西区域特色、时代特色、个性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让“遍行天下,心仪广西”的品牌越打越响。
力促融合,推动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众所周知,在生态优美的八桂大地,丰富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海洋文化、边关文化、长寿文化等独特资源,交汇、碰撞和融合,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近几年,广西从战略决策、产业布局、项目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就是文化与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
但也不可否认,囿于部门条块分割、资源配置分散等因素,广西文化和旅游的融合领域和融合层次还有待拓展提升。今后,应继续发扬广西在创造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公共文化服务“来宾模式”、全域旅游“广西实践”上所表现的首创精神,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顶层设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围绕智慧旅游平台、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加快提升“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同时,在着力促进资源、产业、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的融合上下功夫、补短板。
相信只要不断加大培育力度,优化旅游布局,扩大开放合作,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围绕“生态优势金不换”,强力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广西定会如期建成旅游强区。(张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