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人物:烟波浩渺无悔援疆

2020-07-31   浏览量:

援疆人物:烟波浩渺无悔援疆

张继军(左一)与当地区群众一起工作。黑龙江省援疆前指兵团十师分指供图

霞光万道,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他就出现在池塘边;晚霞夕照,太阳还没有落山的时候,他还走在水库堤坝上。从事水产工作36年的他,始终保持对鱼儿的好奇,对虾、蟹、贝类的情怀,他就是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八五六农场水产养殖专家张继军。

2018年9月,作为黑龙江省第三批中期轮换的援疆干部人才中的一员,张继军从翠绿的兴凯湖畔出发,来到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兵团第十师北屯市。他先后在新疆兵团第十师一八三团、一八八团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工作,解决了当地养殖户很多实际问题,引进水产新品种,改良当地水域,得到受援地干部职工群众的好评。2018年12月,张继军被黑龙江省援疆前方指挥部评为“锤炼五个好作风,争当三个好把式”先进个人。

学大水面增养殖,就要到新疆去看看

“对人的评价不光是看他干了多大一番事业,还要看他能否不忘初心,始终如一为他所心爱的事业不遗余力地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一见面,张继军就谈起了他从事水产养殖的初心。

1986年,在大连水产学院学习时,有一次,张继军听中国天然水域增养殖学科奠基人史为良教授讲课,学大水面增养殖,就要到新疆去看看,才能懂中国的大水面,才会有所建树。自此,张继军心里就种下了新疆的情愫,注定了他和新疆的不解之缘。

在黑龙江省对口支援兵团十师北屯市的援疆干部人才里,现年55岁的张继军绝对算是一个老大哥了。按照家里原单位工作政策,已经可以养老退休,在家过清闲日子。但他毅然选择了援疆。记者问他,家里人同意你来援疆吗?他答道,父母现在八十多岁了,不同意,担心我来新疆不适应。但是爱人和孩子支持我,他们知道我一辈子和水产养殖打交道,早就想去新疆了,上次报名援疆没去成,鼓励我这次继续报名。今年七月,张继军的母亲心脏做了两个支架,父亲也因病住院了,但他们打电话告诉张继军不要回来,安心在新疆,别耽误工作。提到万里之外的年迈双亲,耿直倔强的老张红了眼圈。

俯下身子,为职工群众致富出点子

十师一八三团、一八八团水资源丰富,当地很多职工群众都以水产养殖为生。张继军毫无保留地把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与科学管理方法教给他们,带动他们增收致富。

在调研中,张继军发现,当地养殖河蟹的职工比较多。养殖户们普遍认为,只要增大蟹苗的投放量,将来河蟹就能长的又大又肥,结果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河蟹产量连年下降,养殖户的收入越来越低。张继军深入养殖户家中,不耐其烦地讲,现在养殖河蟹的人越来越多,要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和养殖方法,从大养蟹转变为养大蟹、养高质量蟹,这样养的蟹才能有市场,才会卖上好价钱。

一八三团养殖大户成军2018年养殖河蟹400余亩,喂养方法不科学,河蟹长的个小,成熟度不好,卖不上价钱。当听说团场来了个黑龙江水产专家后,他多次跑去请教张继军。今年,在张继军的技术指导下,成军在水位的控制、饵料的投喂方法、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的科学搭配上下功夫,科学化喂养,精细化管理,河蟹养的又大又肥,成熟捕捞期捕捞了6吨多,收入近20万元。

引进新品种,助力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

来到十师北屯市后,张继军发现,这里的水域与他心目中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水域上下连通,上水域为淡水,下水域碱性比较大,形成的水域特点千差万别。不同的水域捕捞的品种不同,产量也不同。有的水域鲫鱼、狗鱼丰产,有的水域五道黑产量高,有的水域河蟹产量高。一个声音在他脑海里说道,“必须因地制宜,养殖不同的水产品,还要引进新品种,丰富水产养殖主推品种。”

2018年11月,刚到团场工作两个月的张继军,正好赶上阿克达拉水库投放秋季蟹苗。他亲自指导阿克达拉水库投放秋季蟹苗3万斤,光成本就比春季投放节省50余万元。今年,阿克达拉水库投放的河蟹长得比往年好,捕捞旺季每天能捕2000至3000斤。这是阿克达拉水库秋季投放蟹苗的一个成功范例。

今年6月,张继军多次召开技术攻关会,最后确定引进适合当地生长的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虾苗200万尾。虾苗经过9天淡化达到“双零”,成活率达到80%以上。目前,虾长势旺盛,已经销往市场,一公斤可以卖到100多元。与此同时,张继军还引进黑龙江省优质鱼“兴凯湖大白鱼(翘嘴红鲌)”鱼种12000尾,分配给一八三团、一八八团养殖户饲养,填补了新疆大水面水体上层鱼类养殖空白。

“万里援疆路,我来之不易,唯有踏实工作,才能不枉援疆一场,只有多做出成绩,才能不辜负家人的期望,单位领导的信任,才能对得起垦区人民的嘱托、新疆人民的期盼。”张继军道出了一名援疆人的心声。(康国瑞) 

(责编:陈新辉、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