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罗莉琼)昨日下午,深圳首批“多证合一、一证一码”社会组织登记证书正式诞生,16家社会组织在市民中心获得深圳市首批新版的社会组织登记证书。这项改革将简化社会组织登记手续。 今日起,我市开始在全国率先实行社会组织“多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工作,并陆续为先前登记的社会组织换发“多证合一、一证一码”新版登记证书。改革后,申请社会团体、民办的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申请人仅需向民政部门提交“多证合一、一证一码”登记申请表,即可一次性完成包括社会组织法人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刻章许可证和社保登记证在内共“五证”的办理。登记证书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统一赋码,获得由18位数字和字母组成的社会信用代码,不论社会组织名称变更还是业务变更,这种“身份证号码”将终身不变。社会组织可以凭此具有法律效力的身份证明材料,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单位办理相关事项。 深圳实施社会组织“多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此次改革通过五个部门网络互通和工作流程整合,达到“一表申请、一门受理、一次审核、信息互认、五证同发、档案共享”。既避免申请人往返各部门办理证照之苦,也避免了审批部门重复劳动,大幅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同时,“多证合一、一证一码”登记模式加强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数字化管理,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促进了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为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创造条件。社会公众可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查询获取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从而实现信用监督的信息化和便利化。在社会组织违法违规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渐健全完善后,可真正意义上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16家社会组织昨领新版证书
社会组织登记证书实行多证合一、一证一码
罗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