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和业界呼吁尽快构建殡葬行业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2016-07-21   浏览量:

陕西传媒网讯(记者 李轲暄 实习生 武彦妮)7月16日,由陕西省民政厅、陕西日报传媒集团、陕西省慈善协会共同主办,西安市殡葬服务中心、陕西传媒网、陕西省新媒体联合会、西安市民政局承办的“深化殡葬改革 助力文明陕西”构建殡葬行业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深化落实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

今年是我国施行殡葬改革的第60个年头,《陕西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三秦百姓福祉,稳步推进全省殡葬制度改革。在2015年发起的西安市老百姓殡葬民意调查的基础上,主办方希望通过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代表、各殡葬单位以及著名专家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推动殡葬改革,助力建设文明陕西。

研讨会现场,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郭惠敏,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杨立川,西安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副处长任龙等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分别就“构建殡葬行业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迫切性”、“殡葬行业惠民政策及帮扶对象扩大化”、“殡葬行业帮扶项目常态化”等方面进行了主题发言,为深化殡葬改革建言献策。

郭惠敏表示,民政厅作为殡葬改革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提高殡葬责任感,使命感,同时,要根据当地情况,移风易俗。目前,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很大成效,体现了领导集体推动殡葬改革决心。

张宝通认为,我国在解放初期开始就一直在提倡火葬,而改革开放以来,科学宣传减少陈风陋俗回潮。必须要建设科学社会,坚持宣传,不忘初心。只有这样,殡葬改革才能与时俱进。目前陕西火葬率普及率较低,政府要通过经济杠杆,基本殡葬服务要进一步推行免费化,实现公益化殡葬服务,加快殡葬文明改革。

杨立川表示,现代媒介传播对现代丧葬文化传播有非常大的作用,媒体要在日常传播中及时、广泛传播有效讯息,释疑解惑,传达政府政策,让群众了解相关情况。媒体要利用相关优势,利用网络媒体,注意与丧葬文化相关的节日,传播相关文化,形成社会议程。同时,要遵循社会心理,注重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信息的海量性特点,强化传播的劝服性功能。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加快,城镇人口增加和殡葬公共服务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对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流浪乞讨人员、无名尸体、其他需要救助的城乡特殊困难群众,凡自愿选择火化的,对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四项基本殡葬费进行救助,省财政每年列支1097万元用于困难群众殡葬救助。据悉,截至2015年底,省财政已安排殡葬救助资金327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5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