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刘峻 周敏)12月21日,由普陀区教研室组织的“数字教材学校应用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在文达学校举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纪明泽,上海市基教处龚柳,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唐晓燕,教育学院副院长缪亚男,市总项目组刘嘉秋博士、周坤亮博士,以及普陀、虹口两区数字教材实验项目相关学校的校长、老师参加了这次活动。会议由区教研室副主任颜欣玮主持。
展示活动先后观摩了文达学校赵冬梅老师执教的数学课《通过网格来估测》和刘晓慧老师执教的语文课《太阳》。两节课均运用数字教材习题功能进行前测与后测,通过数字教材插入素材、推送习题等丰富功能,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资源,结合学校“极域”平台组织开展自主、交互与分享合作式的学习。
学校经验交流环节中,文达学校校长黄晓峰作了题为“探索数字化教材 践行互联网教学”的专题汇报。汇报主要立足于数字教材的应用研究,从探索者的步履、试验者的感悟、追梦者的期待三方面进行了交流。
展示活动的专家点评环节由周坤亮、刘嘉秋博士代表市数字教材研究项目组作了发言。周博士肯定了执教教师将数字教材的功能运用于课堂的做法,并提出了要进一步研究数字教材具体功能集中应用的建议。刘嘉秋博士用“联系”一词揭示了本堂语文课呈现的内涵,又用“纵横联系”一词为我们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希望。
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唐晓燕代表教育局致欢迎辞。从条与块的结合、突出学科主体、资源的整合、以及进度的把控,回顾了区三个月来整体试验的推进情况,并对市教委基教处、市教研室的信任,总项目组、区项目组的指导支持表达了感谢。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纪明泽对文达学校实践中走过的研究历程,呈现的问题导向、目标建构、由点到面、层层推进、数据资料积累与分析、教研跟进、评价伴随的趋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学校未来研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完善数字教材本身的功能,勤用、规范用、巧妙用、创造性用、校本化用,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文达学校作为一所新近加入数字教材应用研究项目的学校,一切刚刚起步。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立足于《基于数字教材的学生差异性学习辅导》的研究主题,将差异教育的理论、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做法与数字教材的运用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分享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福”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