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党建+”模式 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

2018-04-10   浏览量:

昌吉市“党建+”模式  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

 

昌吉市“党建+”模式 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

 
 

日期:2017-07-10   文章来源:昌吉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昌吉市硫磺沟镇积极探索党建服务生态脱贫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党建+旅游业、党建+林果业、党建+蔬菜产业”的工作思路,以生态资源为依托、组织覆盖为基础、党员干部为核心、绿色发展为目标的“生态脱贫、绿色发展”新路子。

一是“党建+旅游业”,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名镇。建立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制度,积极引导农民投身三产,走“生态脱贫、绿色发展”新路子。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打造“一廊两园”项目。即“杏花村十里旅游文化长廊”,累计投资450余万元,建成牧家乐12户,有民族特色的农家乐2家,维吾尔族特色体验型绿色庭院2家。“硫云花海农业观光园”,园区规划面积180万平方米,投资6000万元,栽种各类花卉苗木种类40余种将近300亩,搭建集装箱式旅馆5个。“生态杏林采摘园”,现有杏林采摘园3家,采摘面积达100余亩。

二是“党建+林果业”,打造特色林果业示范基地。镇农林办牵头,村干部、党员带头,重点推行“合作社+党支部”党组织组建模式,实现党组织在生态经济领域的全覆盖。抓好营林绿化工作,完成新造林250亩,结合南部矿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补栽道路防护林2300棵,新栽道路防护林4000棵。积极落实年初申报杏子烘干房项目,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在农牧民院落内种植树上干杏,并积极推广林下蘑菇种植,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三是“党建+蔬菜产业”,打造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大力实施“菜园”工程。扩大以优质饲草和绿色无公害特色产品的种植面积。重点解决好新品种引进、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全年计划种植小麦340亩,玉米204亩,土豆80亩,饲草676亩,食用菌20亩。继续做好25座蔬菜大棚种植,完成叶菜类有机蔬菜生产20吨。充分发挥杏子合作社、养殖合作社和农村经济合作社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共赢机制。

 

昌吉市“党建+”模式 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

 

昌吉市“党建+”模式 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

 
昆仑网微博二维码   昆仑网微信二维码  
 

 
 

文章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