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县5个基层商会改革试点镇街之一桥头镇举行商会场馆揭牌仪式,完成商会阵地建设,推动桥头非公经济和非公人士健康发展。作为全市唯一的省级基层商会改革试点县,我县创新“1234”举措,积极探索基层商会改革发展试点,成功打造瓯北、桥头、桥下、乌牛、岩头等5个商会阵地,目前已成立基层商会党支部18个,下属企业支部189个,覆盖党员1825名,实现全县基层商会党建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
做强“一个龙头”打造“两大平台”
瓯北商会党组织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开展企业创业创新专题讲座;乌牛商会成功换届进一步激发商会活力;金溪商会党组织联合镇党委政府开展系列走访看望老人活动……今年以来,我县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路子,将党建工作与商会发展相结合,以党建促企建、以党建促会建、以党建促统战,激发新活力。
针对沿江地区,探索建立“1+N”党建模式。以商会党总支(党委)为核心,由属地选派副科级领导干部担任总支书记(党委书记),将基层商会会员企业支部纳入统一管理,全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针对山区,实施“跟班指导”模式。基于商会会员长期在外经商,暂时不具备条件组建党支部的情况,选派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直接进驻山区各基层商会,帮助指导抓好商会党建工作。
全力抓好基层商会场馆建设,统一规划布局商会办公、商会党建、综合服务、品牌展示、乡贤理事会等板块,将商会法律维权、矛盾调解、企业党建、项目代办、转贷互助等服务项目集于一体,全面打造环境舒适、功能齐全的一站式企业服务综合体。目前首批5个试点商会已初步完成场馆建设,其中乡贤理事会、综合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并已为企业开展纠纷调解70余起。
依托“世界永嘉人大会”“百名会长中秋茶话会”等载体,建立基层商会与异地商会、商会与政府政策互动、信息交流和项目对接机制,有力促进异地商会、侨商会与本地基层商会沟通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在2019年世界永嘉人大会上,共签约总投资达146.1亿元的13个招商引资项目。
健全“三大体系”提升“四大功能”
积极健全完善商会组织体系、运行体系和管理体系。目前,全县18个基层商会均已完成换届,18名会长中新生代企业家有4名;班子成员呈年轻化态势,二代企业家比例明显提高,如瓯北街道商会班子平均年龄45岁,新生代占比达到40%。这主要得益于我县指导商会开展会员制改革,积极指导商会规范会长、秘书长等“关键少数”任前考察、任职备案和履职考核等程序,每年对会长、秘书长工作成效进行全面“体检”,切实为每个商会配好配强“领头雁”,真正让基层商会成为传承精神、孕育人才的大舞台。
按照“一地一会”“一业一会”要求,推进同类商协会“撤扩并”,加快实现力量整合、资源共享。实行规范化运行,进一步优化商会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能,健全完善基层商会会议制度、办事制度、财务制度、培训制度等内容,全面理顺商会规范化运行机制。有效发挥民政局、工商联和属地政府职能作用,探索建立商会“三方治理”模式,从登记监督管理、业务主管、支持指导等方面对商会实施综合管理,进一步规范商会商务运作模式,鼓励支持商会通过商业投资、中介经营、资源整合等方式实现“自身造血”,真正达到“以商养会”效果。
当前,基层商会在承接政府服务职能转移、助力会员企业发展、协同参与社会治理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四大功能”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6月,瓯北街道商会和瑞典一家ERP公司实行合作,由该公司定期为商会会员开展生产管理、智能制造方面专业讲座及信息咨询,助力会员企业实现信息化转型。充分发挥基层商会行业代表优势,积极搭建各类交流平台,统筹利用各类有利资源,强化在研发设计、成果转化、产品检测、贸易纠纷调解等方面的服务职能,切实为会员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依托基层商会挂牌成立乡贤理事会,建立纠纷调解“和事佬”、乡风文明“督导团”,全力开展民商事纠纷和劳动争议调解,真正让商会乡贤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全面落实“三清单一承诺”制度,全力推进“清廉民企”培育,切实引导企业规范政商交往行为。积极聘任商会负责人、会员担任相关部门特约人员、行风监督员,每季度定期召开作风问题反馈会,真正把监督落到实处,全力营造政府秉公用权、企业守法经营的良好生态,构建良好亲清政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