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承载着传统文化,在省城太原,春节的热烈气氛和文化气息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城市的大街小巷。节日里,一家老小走出家门,来到博物院、图书馆、科技馆、电影院,享受着节日里的文化盛宴,感受着浓浓的中国年味。
五展迎春,文化过年受热捧
1月 30日,大年初三一大早,山西博物院的领票窗口前就排起了长龙,走进山西博物院主馆一层大厅,从天而降的 “连年有余” 风铃映入眼帘,一股浓浓的年味儿迎面而来,很多参观者在此拍照留念。各种鱼造型的剪纸、版画、对联布满整个大厅,“连年有余”春节主题展让人流连忘返。“金鸡纳福,五展迎春”,今年春节,山西博物院推出的五大展览让参观者大饱眼福。除了一层大厅的“连年有余”春节主题展,帝国之路——18、19世纪俄罗斯艺术展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够感受到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帝国宫廷的生活用品、艺术品、服装、油画作品……丰富的展品让大家充分了解到 18、19世纪俄罗斯帝国 200年间的风貌,感受到俄罗斯帝国在文学、哲学、绘画、音乐、工艺等方面都创造的令人惊叹的成就。
据了解,这次展览将持续到 5月 7日。本次展览继续推出微信语音导览,参观者只要点击山西博物院微信公众号菜单中的 “语音导览”—“俄罗斯艺术展”,就能跟随这个贴身小讲解员畅游展览了。
在山西博物院艺术中心,展出的是岁华春晖——史秉有作品展,此次展览选择了史秉有先生不同时期创作的百余幅代表作品,以及他从事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珍贵文献。通过展览大家可以对史秉有的艺术思想、工笔技法和人文情怀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这次展览到 2月 26日结束。
在山西博物院四层书画厅,展出的是丹青造化——董寿平书画艺术展,参观者可借此一睹董寿平先生的艺术魅力和精神风采。在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展出的是山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这是山西接力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再一次针对文化遗产领域展开大调查,投入巨大,历程艰辛,成果斐然。
除了五大展览和常规展览,山西博物院还有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青铜纹饰活动是我们在春节期间推出的一项体验活动。我们选取了山西博物院馆藏文物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五件青铜器,将他们的纹饰刻在木板上,大家可以用版画的形式进行纹饰拓印,将美美的纹饰带回家。”山西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我刻的是鸟尊,这可是咱们山西博物馆的标志物啊。我觉得在春节期间参加这样的文化活动很有意义。”参观者李先生高兴地说。
除此之外,山西博物院还为市民发放新春祝福卡片,为小朋友赠送“肖肖带你过春节” 手绘手册,通过手绘动画将过年的各种风俗习惯形象地表现出来。“纵览山博,大富翁巡游棋活动” 也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参与。他们通过小小的棋类游戏,可以全面了解山西博物院。记者看到,每个活动展区前都排起了长龙。
“领一个祝福卡,领一个手绘册,带孩子感受浓厚的中华文化,这让我们的年味儿更足了。”太原市民刘女士对记者说。
家训书法,持家智慧代相传
以“艺道弘德”为主题的2017太原美术馆欢乐中国年艺术大展于 1月 20日至2月20日举办,这是太原美术馆精心策划推出的一年一度大型文化惠民活动。
据了解,太原美术馆“艺道弘德·欢乐中国年系列艺术大展”包含六大板块:“关公忠义文化书画展”“晋商诚信文化楹联展”“中华好家训书法作品展”“鸡年大吉·国画名家赵梅生、祝焘、贾平西、裴文奎作品联展”“匠心追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艺术展演展示活动”“山西省首届文创产品展”,并穿插写春联、送春联、“我最喜爱的文创产品” 评选活动等现场互动项目,趣味盎然,充满着深厚的晋风晋韵,年俗年味。
走进 “关公忠义文化书画展”展厅,这里布置有中堂画、堂联和居家客厅的条案,既有楹联,又有绘画,如同置身于中堂,迎面而来的就是中堂文化。而艺术家正是通过艺术作品,将关公忠、义、节、勇、信的精神品格融入其中。
“中堂是中国人生活和日常待客中特别重要的场所,而且中国人有这样的传统,要在中堂里营造出主人对于文化、对于生活的追求和认识。以关公忠义文化为主题,以中堂这样的形式构成展览,能够呈现出一种正大气象。这是一个很好的契合点,也是一大看点。”太原美术馆王鼎馆长介绍,这也是山西的大型美术馆首次推出的中堂文化展览。
另一本土文化品牌“晋商文化”则体现在“晋商诚信文化楹联展”中。太原美术馆在节日期间策划举办 “晋商诚信文化楹联展”作为欢乐中国年艺术大展的重要看点,正是要通过书法和楹联的巧妙结合,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本土晋商文化,让人们在楹联书法的艺术天地里,铭记诚信,陶冶情操,使“诚信、精进”的晋商精神在三晋大地蔚然成风。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家风家训传承已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训作为家庭对子孙安身立命、持家治业的经验教诲,象征着祖先治家的规矩和做人的智慧,不仅可以作为告诫子女和劝勉后人的有效方法,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节日期间,一家人扶老携幼参观中华好家训书法作品展,品读揣摩个中真意,既可以在艺术的熏陶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与教化,还可以从中选择钟爱的真知灼言作为自家家训,永续传承,让中华好家训和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千家万户,濡染子孙万代。
除此之外,“匠心追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艺术展演展示活动”“山西省首届文创产品展” 等展区也都人头攒动,大家在这里充分感受到了山西悠久历史文化的魅力。通过“我最喜爱的文创产品” 评选活动,还能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行反馈,现场互动更添乐趣。
魔法实验,科普之翼舞新春
一唱雄鸡报春晓,科普之翼舞新春。在山西科技馆,丰富的春节主题活动让参观者特别是小朋友们乐不可支,他们在各种妙趣横生的活动中学习到了科学知识,体验到了科技的无限魅力。
智摘福袋话九州,巧做金鸡迎新年。中国地图轮廓就像一只雄鸡,在山西科技馆二层大厅,特别设计了三米多高的中国地图,每一个省份分别挂上小鸡福袋,观众可以随机选取一个省份,顺利完成福袋背后藏着的问题,就可以获得抽奖的机会。巧做金鸡迎新年活动,参与的小朋友们可以利用乐高搭建金鸡玩具、用机床制作金鸡模型,亲自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小金鸡,带回家陪伴整个鸡年。
在科技馆二层多功能厅,“科学有曰” 活动为大家带来春节特别节目《照亮雾霾深处,关注公众健康》,为我们解密雾霾事件,直抵雾霾真相。讲座之后,是科学表演《魔法奇缘》,“水中分沙”“隐形球”“液氮冰激凌”“大象牙膏”“制雪粉”“火蛇秀”“火把玫瑰” ……这些神奇的魔法实验在魔法师的手中一个个展现,让大家为之惊叹。而在这背后,蕴含的是一个个科学知识。
在科技馆三层儿童科学乐园科学表演小剧场上演的春节最新节目提线木偶剧《妈妈,我来啦!》,通过鳄鱼产子的故事折射生命进化法则的玄妙神奇,同时也讴歌了感人至深的父爱母爱的无私。在“机器与动力”展厅科学表演台进行的“肥皂膜与表面张力”科学实验,让小朋友们在开心玩乐的同时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除了这些主题活动,科学童话系列课程、科学探究系列 “博士的密室”课程以及寒假特别活动“机器人总动员”都广受小朋友的欢迎,场场爆满,大家充分领略到科普的魅力。
在历法中,春节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那么古代历法的时间是如何计量的呢?在科技馆,一场别开生面的天文科普活动——“历法知识科普讲座”就为大家解开这个谜团,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天文知识,并组织小学生“赤道式日晷”手工制作,以了解一种古代历法中时间计量仪器的样子及其工作的原理和方法。
书香太原,电影惠民中国年
春节期间,太原市图书馆除了正常接待读者,继续以“书香太原文化两节”为主题在各分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让传统佳节透出浓浓的书香。
1月 28日,正月初一,前往太原市图书馆的前 100位读者,每人都得到了馆长赠送的一本新书。春节期间,在太原市图书馆网站及微信平台开展网上展览、相关电子资源链接阅读,展示民俗文化、展览、楹联文化、古籍电子版、精选楹联、国图公开课等。
由太原市非遗保护中心和太原市图书馆联合策划,特别推出了春节非遗文化展示活动,邀请剪纸、面塑、刻磁、晋绣、皮雕等非遗工艺传承人做客市图“真人图书馆”和读者、市民零距离接触交流、讲述非遗传承故事展示非遗传统技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家体验到“指尖上的非遗”,度过了一个“晋味”十足的春节。
“活字印刷” 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在太原市图书馆,大家可以看到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从铺宣纸、上油墨、到用刷子完成手工印刷作品,并能亲身参与到活字印刷的过程中。
春节期间,山西剧院、太原影都、宽银幕电影院等各大影院推出了“文化太原,幸福龙城”电影惠民月活动。活动期间,每日上午首场电影按照最低票价25元看电影启动惠民活动。与此同时,这些影院还在春节期间开展专场电影免费看活动,为市民免费专场放映一部指定大片,让太原市民过一个文化中国年。
本报记者 尤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