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是江浙一带的特色曲种,备受中老年人的喜爱,但传统戏曲面临“断代”“断层”的尴尬境地。而在金塘有这么一位年轻的文化志愿者,全年52个双休日,她有50个是在忙着送戏下乡、教授越剧,几乎全年无休却乐在其中,为助推越剧的“文化之花”开遍海岛而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她就是文化志愿者———卢凌华。
在金塘中学,笔者见到了身着戏服、妆容精致的卢凌华,只见她和搭档配合默契,在一颦一笑一唱词间,把越剧《花园会》选段表达地淋漓尽致,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戏曲课,让这些平日里鲜少接触越剧的孩子们感受到了越剧的魅力。“今天卢老师的讲课让我对越剧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以后会去接触越剧,试着了解越剧。”学生们说。
除“戏曲进校园”外,作为市青年越剧团副团长的卢凌华,还带领剧团开展“淘文化、百团百艺”戏曲专场演出,送戏进文化礼堂、敬老院等。连续八年坚持每周日晚,在定海双拥广场为广大戏迷们义务演唱,每年50余场,吸引了上千名戏迷驻足观看。虽然全年无休,但辛苦是短暂的,能换来大家的开心,她乐在其中。“他们唱得很好,很委婉,身段也很好,我们都很喜欢看。”居民徐彩娟说。
卢凌华回忆,接触到越剧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有一次去看越剧,被里面的人物扮相、漂亮的行头吸引,从此她的生活便与越剧分不开了。她自学自唱,参加大学越剧社团,成立市青年越剧团,个人和团队均获奖无数。除了对自己、团队要求严格外,卢凌华更在培养年轻、高素质的戏曲骨干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从2008年开始,她就在浙江海洋大学义务教授戏曲,培养出200余位戏曲骨干。
将“送文化”和“育文化”结合起来,让志愿服务传递得更远、更广,反哺社会,这不仅仅是卢凌华一个人的心愿,更是全体文化志愿者的心愿。大家希望通过形成“普通群众—文化爱好者—文化骨干—文化志愿者”模式,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化志愿者队伍,进一步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艺术修养水平,让海岛开出灿烂的“文化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