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将至,记者实探省秦淮河管理处看备汛全过程

2019-05-04   浏览量:

  交汇点讯  5月1日,我省将正式进入汛期。记者从水利部门获悉,目前全省所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都在细致进行汛前准备工作,确保全省17457座规模以上水闸、17812处规模以上泵站以及5万余公里堤防、千余座水库等各级各类水利工程保持着良好体格,迎接汛期大考。4月28日,记者走进省属秦淮新河水利枢纽,探秘如何让水利工程拥有良好体格。

汛期将至,记者实探省秦淮河管理处看备汛全过程

  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张加雪介绍,作为秦淮河流域主要控制性水利工程,省属秦淮新河水利枢纽由大型水闸和泵站组成。每年汛期,枢纽承担着秦淮河流域三分之二洪水的下泄任务,对全流域保民生促发展起着关键性支撑。因此,汛前实干准备,才能使闸站水利工程拥有良好体格,始终处于待命状态。

  进入泵站位于水面以下十来米的厂房里,记者就感受到热火朝天的工作氛围。技术工人马遇时和杜鹏飞正在穿皮裤,准备进入秦淮新河泵站特有的S型流道开展检查。“流道就是水经过的通道,通过位于流道里的机组叶轮转动,从长江里抽取的水就通过这个通道进入秦淮河里,因此流道检查很重要。”泵站负责人、青年技师王辉向记者介绍道。带着好奇,记者也穿上皮裤跟随他们进入2号流道体验。

汛期将至,记者实探省秦淮河管理处看备汛全过程

  穿上皮裤,记者脖子以下就全被包住了,顿时感觉闷热,分分钟就出汗,行动也不方便了。顺着悬梯进入流道,内部并无照明光源,黑漆漆一片,脚下是淹到小腿的水,空气中弥漫着腥臭味、腐味,空气也不如外面充足。打开手电筒,只见圆柱形流道最窄的地方不到两米,两边呈喇叭形。“虽然每次流道检查前都把里面的水基本抽干了,但是最大的危险就是闸门止水或者排水泵出问题,流道的水会迅速充满。不过我们都是反复检查确认后才进入,排水泵也有4台,互为备用,安全还是第一位的。”马遇时说,“我们主要是检查工作闸门和拍门止水情况、叶轮叶片气蚀、间隙情况以及零部件损坏和紧固的情况,最麻烦的是渔网、树枝、死鱼还有各种生活垃圾,不但很臭,而且经常缠到叶轮上,影响机组运行,这时候我们就要用手把垃圾取出来。要是人们能爱护环境,少扔点垃圾就好了。”说话间,马遇时已经一边打手电筒检查,一边把叶轮上的杂物清除干净了。

  20分钟后,所有检查项目全部完成,大家钻出流道,记者浑身已经湿透。填写好检查记录后,马遇时和杜鹏飞准备下到3号流道开展检查。

汛期将至,记者实探省秦淮河管理处看备汛全过程

  与他们告别后,记者来到设备控制室,这里用上了最新的智能巡检系统。和流道里的昏暗闷热不同,这里铺着红色绝缘橡胶地毯,地毯光滑的表面直接反射着上方的灯光,使得整个房间更显敞亮。技术干部李辰霄正手持一个小仪器穿梭在各种机械设备之间,不时驻足在仪器上轻点几下。

  “这是我们的智能巡检仪,里面安装了我们去年开发成功的工程设备智能巡检系统,巡查人员、巡查路线和巡查任务在系统中都有详细记录,巡检时通过巡检仪扫描测点识别码进行定点定位,人脸识别系统智能识别巡检人身份,在线监控巡检工作,提高了巡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在今年汛前检查中,智能巡检系统与传统检查方式双轨并行,大大提高了巡检质量。”李辰霄说,“要知道以前没有这个系统的时候,我们检查设备时,都要随身带各种繁复的检查表,手写记录各项信息,不但效率低,还很容易遗漏信息,而且纸质的记录也不好整理保存。”

  信号灯正常、温度正常、接线正确……李辰霄在仪器上逐项排查着今天的巡检记录,向记者解释道:“通过智能巡检系统,还能够实现问题的在线跟踪处理,高低压控制柜、视频监控系统、水工建筑、消防系统等检查项目都逐一列入电子检查记录表,什么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目前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是怎样的,我们每次巡查都能够看到这些维护记录,互相督促和提醒,保证巡查发现的问题能够迅速得到有效处理。看着这么详细的一篇篇数据和巡检记录,我对管理所的设备状况更心里有数了,对这次安全度汛也更心里有底了。”

汛期将至,记者实探省秦淮河管理处看备汛全过程

  据悉,自动巡检系统是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响应智慧水利发展号召的诸多创新举措之一,这些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让水利这个传统行业更加“智慧”,焕发了新的活力。

  走进职工休息室,办公桌面上《运行操作流程作业指导书》《秦淮新河泵站工程检查及设备评级作业指导手册》《泵站技术管理细则》《常见工具指导书》等工具书码放得整整齐齐,“我们把管理环节细化,运行操作流程化,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在今年的汛前检查中,编制了闸站工作任务手册、闸站管理标准,并进行了细化分解,明确了工作要求和责任人。”管理处副主任孙勇说。

  汛前多消一份险,汛期就少担一份忧。为备战汛期,省秦淮河管理处早在今年年初就开展了汛前工程拉网式检查,列出问题清单督促整改,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集防汛、预警于一体的安全生产体系。

  交汇点记者 吴琼 通讯员 程瀛 张宛如 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