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街:社会治理出实招见实效

2016-05-31   浏览量:

完善网格化体制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新河街:社会治理出实招见实效

  ■ 时报记者 马兰 报道

  新河街坚持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系统化治理,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载体,做实基层基础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思路,有效破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诸多困惑和难题,通过这些举措使社会治理基础不断夯实,群众认同感、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助推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群众的需求,就是社会治理工作的方向。“新河街围绕群众的需求,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机制,突出了网格化的‘精’、‘强’‘实’‘全’。”新河街工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网格划分求“精”方面,街道按照现状管理、属地管理、地理布局、方便管理等原则,在11个社区划分89个网格,做到了划分不漏不重。网格管理配“强”上,街道配备熟悉情况的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建立了社区志愿者队伍、楼栋长队伍,面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网格信息记“实”上,街道将每个网格中的单位、个体工商户、出租房屋以及每户居民的基本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做到网格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业务实施做“全”方面,街道将环境、消防、综治、流动人口等各项业务一并纳入网格化管理,实现一体化综合监管。

  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新河街流动人口密集,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新河街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找准“四个切入点”,突出管理的长效性、针对性、灵活性和便民性。新河街整合资源,与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民营、非公企业签订责任书,建立起流动人口办公平台,形成街道牵头,社区、驻地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了管理的长效性。街道将工作、收入、居住相对稳定的列为正常管理,对流动性大、守法意识淡薄的加强管理,对无正当工作、无稳定收入的重点管理,突出分类管理。以房管人,街道与租赁房屋管理有机结合,确立“以房管人”模式,按照“户不漏人、人不漏项”要求,逐一登记造册,验证率、登记率、建档率均达100%。同时,街道为流动人口送信息、送服务,为重点人群送药具、送温暖,为困难家庭发放救助物品。

  多方联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街道资源丰富,既有社区的,还有社会的,我们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加强协调联动,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新河街工委负责人说,新河街将环境、消防、综治、流动人口等业务一并纳入网格化管理,建立起覆盖11个社区的低保、贫困、残疾人和空巢老年家庭,初步形成以“暖夕阳”老年、“暖青春”青少年及“暖天使”残疾人等特色服务为支撑的民生服务体系,联合辖区内塘沽中医院、第十五中学、消防中队、南益集团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成立了共建委员会,搭建了“社区志愿岗位认领”、“青年志愿者阳光行动”等平台,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11支,服务居民达6000余人次。

  津滨网、滨海时报版权声明
  津滨网及滨海时报数字报所刊登的原创内容,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来源: 津滨网-滨海时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2-25204288、022-25204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