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学知识、长本领成新的消费热点 “含金量”是关键

2019-04-30   浏览量: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各类知识服务平台和机构多了起来。花钱学知识、长本领成为文化和教育领域新的消费热点,撬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但也要看到,目前一些知识服务平台和机构存在“含金量”不足、消费体验差等问题。亟须强化行业监管,推动相关平台或机构提升服务水平,改善消费体验。

在线平台多,“充电”不再难

各类知识付费平台让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人有同等学习机会

最近每逢周末,家住北京朝阳区甜水园的杜颖都到建外SOHO东区的铂澜咖啡学院学习煮咖啡。

“我爱喝咖啡,但速溶的居多,研磨的虽然好喝,手艺却不到家。后来,经同事推荐,参加了铂澜咖啡学院的‘咖啡课堂’,授课老师手把手教,让我不仅学会了手冲咖啡和意式浓缩,还学会了摩卡拉花。在网上团购的课程也不贵,很值!” 杜颖说。

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不少问题。以往,受平台有限、渠道不畅等因素限制,这些难题不容易解决。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各类知识服务平台和机构多了起来:学煮咖啡,可团购报班;学化妆,可关注相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设计PPT,稻壳儿等平台有海量模板可供下载……花钱学知识,成为文化领域新的消费热点。

“知识消费兴起,是消费升级在精神层面尤其是文化教育层面的生动体现。”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认为,知识消费按照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为三类:一是服务于各行业专业人士的研究报告和专业资讯;二是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在线教育;三是作为分享经济表现形式的付费知识消费。

黄卫鹏是江西鹰潭余江区第一中学的语文教师。以前上下班坐车途中,他都是听音乐来消遣,但近半年来,漫无目的地“听音乐”变成了有针对性地“听书”“听课”,很多课程内容越听越有味,路上听不完,晚上下班回家他还会继续听,边听边做笔记。

“我在‘喜马拉雅FM’和‘得到’等APP上订阅了好些课程,大多属于人文社科领域,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黄卫鹏说。

蜻蜓FM、得到、知识星球、知乎LIVE、在行……近几年,内容创业成为风口,知识付费领域新平台不断冒出,服务形式多种多样,从推课程、做音频到出书、搞视频直播、做内容电商,吸引了一大批付费用户,市场规模也不断做大。数据显示,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2.92亿人,预计到2020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元。

“渠道多了,‘充电’学习不再难。”在“得到”专栏作者汤涌看来,各类知识付费平台在细分领域深耕发展,提供大量实用信息、知识、技巧与咨询服务,利用互联网打破时空界限的特点,让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人有了同等学习机会。

 下一页  
第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