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把法治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姜堰特色的法治建设亮点品牌。近日,江苏省法治办负责人前来调研,对该区法治实践给予充分肯定:法治建设组织健全、法治实践特色鲜明。
着眼法治建设的关节点,
在守护公平正义中主动作为
推进公正司法,在把好最后防线上积极创新。在审判中引入社情民意。该区法院聘请了32名民意员,随机抽取组成观审团全程参与案件的审理。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体系,该区在全国首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基地,择优确定16名优秀律师成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专业律师团”,专门服务于刑事诉讼阶段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积极探索构建刑事案件被告人诉前社会调查的监督机制,对诉前调查实施全程监督。
强化依法治理,在维护和谐稳定上积极创新。行政部门积极作为。该区国税局在全省率先研发税务行政处罚案例管理系统;环保局建立敏感项目环保审批风险提示制度,建立环境保护联动执法工作机制,依法、高效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法治办组织开展综治领域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评议。成立阳光巡回专家理事团,建立50人的专家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对疑难复杂纠纷和信访积案巡回调解。
促进依法行政,在执法监督方式上积极创新。该区人大执法检查引入票决制,近年来先后对“六五”普法、非税收入征管等工作进行了票决。落实政协民主监督员制度,将过去的委员“个人监督”提升为政协“组织监督”。
把握法治建设的群众性,
在培育法治精神上奋发有为
打造一批贴近群众的工作平台。开展百庭进村、百案讲法活动。选择婚姻家庭、相邻关系纠纷等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件,进镇村、社区巡回开庭、调解审理,结合案件向旁听群众讲法析理。建立群众工作集约化管理机制。该区检察院构建了覆盖全区的检察服务网,开展检察巡回大篷车活动。开设燕姐姐课堂,开通维权热线。深入全区各中小学,举办法制讲座、图片展览、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
做实一批群众乐见的宣传阵地。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同步开设网络法制宣传教育中心,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搭建学法平台。打造微媒普法新品牌,广泛运用微信、微博、微电影“三微”手段宣传政策法规。提升老品牌影响力。立足“两台一报”,强化“律师在线、法在身边、姜堰警方、老单说法、法治大讲堂”五大传统栏目。增大法治宣教覆盖面,镇街法治文化基础设施覆盖率100%,建成一批省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完善一批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开展千人听案评案活动。通过组织干部群众走进法庭旁听、评议案件审理,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开展“民生审判伴你行”活动,围绕民间借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劳动争议、物业合同、婚姻家庭等涉民生案件,向社会发布9部审判白皮书和100件典型案例;发布危险驾驶犯罪、职务犯罪和青少年犯罪等5份专项调查报告和50件典型案例。创新基层民主自治管理。创新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议、推进服务为民,形成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四民主一服务”品牌。顾高镇推行“村务商议团”制度,促进村“两委”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张甸镇推行“半月谈”议事会,把群众关心的事都拿到议事会上评一评、议一议,票决结果作为“两委”会最终决策依据。
提升法治建设的凝聚力,
在强化法治引领上担责勇为
紧扣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培育法治思维。以区委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建设意见》,深入开展法治素养提升活动,严格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述法、考法等系列举措,把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作为考察重要内容。
紧扣政法干警这一核心环节,硬化队伍建设。开展千名干警走村入户活动。组织政法干警落实“六个一”:开展一次法制讲座,排查调处一批矛盾纠纷,解决一项综治难题,帮教一批特殊人群,落实一个致富措施,走访帮扶一批困难家庭。实施“五挂钩五服务”活动。通过领导挂钩片区,成员单位挂钩镇区,政法部门挂钩村(社区),政法干警挂钩成长型以上企业和学校;服务指导平安法治创建,服务和谐社区创建,服务群众诉求,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基层队伍建设。
紧扣成员单位这一主力队伍,强化协调联动。凝聚部门共治合力。注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先后建立了医患、劳资、消费、环保、交通事故、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婚姻家庭、涉校涉生纠纷、水上纠纷及铁路施工纠纷等11个领域的专业调解组织。实施诚信姜堰与法同行活动。以此为主题,以法治的方式在全区重点领域推进以政务诚信为先导、社会诚信为基础、司法诚信为保障的“三位一体”诚信体系建设。
朱国旺(姜堰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综治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