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无锡建城史,自汉代开始。2000多年过去了,无锡城的发展变迁,大都消散在历史的云烟中,后人只能从故纸堆儿里找寻它们的影子。市十三届政协把目光锁定无锡城,发挥人民政协征集编研“三亲”(亲历、亲闻、亲见)史料的特长和优势,编纂出版了《亲历无锡城变迁》。昨天,该书首发,揭开一部鲜活的“无锡成长记”。
这套大部头丛书一共四册,将时限定位在1949年解放以来至今; 地域定位在无锡市区(不含江阴、宜兴)。市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丁坚介绍,整个征集工作前后历时三年半,共动员了500多人撰写回忆文章或接受采访,共采访、征集到稿件506篇,近150万字,最终录用文稿396篇,126万多字,另附4.84万字的《解放以来无锡城市建设大事记》。此外,该书还收入照片1590张,许多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和最新成果照片是第一次发表。
丁坚介绍,文稿作者中,有众多与城市建设相关的市级领导、部门领导和单位领导。他们的口述或撰文,保证了该书的权威性,向公众展示出无锡城市发展进程中宝贵而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
从解放初的2.5平方公里到今天的1643.88平方公里,从石板路到立体大交通,从简陋的平房到花园式住宅小区,从江南小县城成为区域性现代大都市,从20米高的县图书馆到东方红商场再到如今339米高的国金中心以及不断刷新天际线的摩天大楼……市政协主席周敏炜感叹,读懂变迁才能读懂城市,留住记忆可以看见未来。
文史资料的征集具有“鉴往知来,存史资政”的独特作用。《亲历无锡城变迁》 中收录的变迁故事,既包含了顺势而为的成功经验,也有因时代局限的失败和教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小敏亲自为该书作序,评价其是研究无锡城市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传承无锡历史人文资源的公益之举。
(张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