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视界】南社古迹活化:800年古村落历史人文绵绵延续

2017-09-08   浏览量:

 

在南社古村屹立530多年而不倒的古榕树

  东莞阳光网讯(记者 钟榴青)在这座充满着现代气息的城市里,东莞的历史感显得略为单薄,其实不然。来过东莞茶山南社古村的人,都会被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所触动。建于南宋初年的南社古村落,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经过近三年多的历史遗迹活化,南社所展现在世人面前除了传统韵味外,如今更添了几分温润如新的人文情怀,历史的延续成为现实。

  你知道吗?南社的兴旺由来已久

  有人会问,来到南社看什么,有什么好玩的?答案当然是品味历史了。这里历史建筑、人文景观样样都有,而且不缺乏人气。在刚刚过去五一假期,这里的日接待量最高峰时达到2万人次,景区门票的销售额远远超过了过去一年的总收入,可见南社在众多东莞景区当中,人气也越来越高了。

  作为专门研究古村落发展与保护的非盈利性社会公益机构,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东莞)创研基地也选址南社,李培军、李翠薇便是其中两名专委会成员。据悉,李翠薇是东莞人,但是自小却在香港长大。曾为一名杂志记者的她,由于当时工作的关系,接触了不少东莞文化,后来因为个人兴趣爱好的关系,她常年居住东莞,研究东莞的历史文化。她表示,南社之所以兴旺,原因在于这里的风水特别好,风水好意味着人丁兴旺、百业发达,对于这个从农耕社会发展而来的古村落而言更是如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长寿村,在明朝万历年间,为纪念该村出现的四位百岁老人,该村在朝廷批准下建了百岁翁祠以及百岁坊。为了研习相关的历史文化,李翠薇更是拜当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林师傅为师,学习“泥公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传传统手艺,希望令这门传统技艺能传承下来。

  李培军则表示,研究古村落文化,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一是村落的布局(风水),二是村落的历史建筑等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部分,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如民间歌谣、技艺、特殊庆典方式,这些靠人们口耳相传下来的历史文化以及它们的传承人,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 李培军认为,在古建筑“活化”进程中,既要保护古建筑的固有面貌,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原居民生活在这个地方,确保其历史文化的传承,不能让外来文化覆盖原有的历史文化痕迹,这也是南社之所以拥有魅力的原因之一,这里至今依然保存着大量完好的古建筑群。

  南社历史人物成为后辈的楷模

  南社村池塘边上,至今还屹立着一棵530多年历史的老榕树,几经枯荣,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的生命力,见证着南社的历史变迁。榕树下的广场,也成为村民晨练、打太极最佳的活动场所,每逢初一、十五,村上还会摆上斋宴,村中老人集聚在这里品尝斋菜,一同畅享美好生活。

  在南社的资政第,这是一个极具文物保护价值的书院,为清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会试中式第九十九名武进士、官礼部主事谢元俊所建。至今,书院内仍保存着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门楹木雕以及为接待官员而特别建造的门廊,院子里种着一棵谢元俊父亲亲手所栽种的富贵子树,传说谢元俊中进士的那一年,富贵子树的花开得格外茂盛。因此,村里孩子每逢大的考试都要前来树前叩拜,希望沾沾“文气”。当年虽然历经岁月更替,而通过这些历史遗迹、人物史料,宗族记忆一一被流传了下来,成为氏族后辈最为宝贵的历史财富,鼓励着村民要保持昂扬向上,不断进取的家门风气。

  古村里,还有一座中西合璧的“西楼”,它由当地一个著名的商贾所建。在解放后初期,他经常往来广州、东莞做生意,其中茶山到樟木头的铁路便由他进行管理。旁边还有一座被称为“一夜九梁”的公祠——谢照南公祠。清朝康熙年间,谢照楠凭借个人高超的商业才华,在经商过程中积累了大笔财富,在一夜之间盖起九间房,其富裕程度至今仍为当地人所津津乐道。古人的智慧、汗水以及光辉,永远篆刻在历史的砖墙中,也留在氏族后辈以及前来探访历史遗迹的游人心中。

  古迹活化 让南社古村彻底“活”起来

  南社古村以其悠久的历史,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相继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村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建筑多达17个,省、市文物保护单位50多个,古村民间建筑200多间。通过对民间建筑的“活化”和利用,目前,南社已形成包括茶楼、书吧、民宿、武术馆等一批供旅客使用的公众空间,原本落败的普通民居经过一番改造后,成为市民休闲、娱乐、餐饮的小院落,崭新、整洁、舒适、有序的空间,让这些历史建筑吸引更多的人气,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如今,村民在这里安居乐业,坚守先辈数百年来苦心建立的成果,在兴旺发达的文化旅游业带动下,古村落也正走向一个新的发展之路。

  “活化”不是简单地去旧换新,在传统建筑保留物的基础上,按照旧有格局、用途重新加以环境修饰和美化,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及可持续使用能力。如今,改造后的民居变身成书吧,阁楼上爬满了葡萄藤、爬墙虎,被打造成为餐饮服务的民居“南社人家”,在山石水榭点缀下焕然一新,民宿“莞香花”的院子旁种上了史君子,旁边空地则被改造成小菜园,原生的无花果树、飞榕散落四周,行走其中,被绿荫环抱,推开房窗更是是满眼绿意,小小地改变却让原本落败的民居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朝气以及浓郁的生活气息。

  品当地特色“将军饭”

  在错落有致的民居以及清雅、幽深的巷道中,如今也被赋予更多时代内涵,文化、创意、休闲、美食等富有鲜活气息的内容被一一融入其中。这里曾吸引央视到此拍摄“家宴”,著名演员胡军所主演的电视《小情人》也曾来到南社取景。来到这里,除了欣赏美景,当然要试一下当地的特色美食,“将军饭”就是其中一道。

  据悉,该道美食与南社历史上著名人物谢遇奇有关,他是清同治四年乙丑科中式第四十二名进士,官至副官,跟随左中堂到新疆平乱,立下战功后任职总兵。在新疆任职时,谢遇奇时常怀念家乡的味道,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了腊肉和鲤鱼,于是他灵机一动,叫厨师按照他教的做法制作一道鲤鱼饭,在原本用糯米、鲤鱼、香菇、腊肉等食材基础上,厨师不小心多放了一把当地特产的葡萄干,反倒使谢遇奇吃后觉得更加美味、酸甜可口,此后当谢遇奇返回南社时,便将这种做法带回来,随后当地开始盛传这种做法,并称之为“将军饭”。这些与历史有关的内容,如今被注入新的血液,让人们重新去发掘历史,寻找与过去、传统相关的悠久记忆,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体验的好去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