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文历史遗产廊道 让西山美景更入人心

2019-08-13   浏览量: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西山像不像睡美人”的话题持续引发热议,也勾起不少人关于西山睡美人的回忆。然而,记者在不久前的一次街头调查中发现,相对60后、70后和80后昆明人的深刻记忆,在年轻一代昆明人、新昆明人以及外地游客心中,关于西山睡美人的印象相对浅淡,了解得也不算深刻。那么,如何擦亮“西山睡美人”这张城市文化名片?昨日,记者采访了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沁,一起看看她有哪些建议。

  在李沁的记忆中,西山睡美人的俏丽身姿是与大观楼、金马碧鸡坊等景观一起印在火柴盒上的,这种兼具艺术感与文学性的火花帖还曾是自己少年时“藏品”的一部分。“省外资源相对缺乏的一些地方都在想方设法挖掘、打造文化,而昆明本就有很多历史文化资源,一直以来却都缺乏整体规划,显得比较散。”李沁回忆起多年前新闻报道中的一件事,本来西山上要修建一座变电塔,却因为变电塔的修建会破坏睡美人的天际线,最后只有作罢。“可见昆明对睡美人是有感情的,对景观保护也是有意识的。”她认为,擦亮睡美人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名片,不仅仅是远观,还要有人参与,是需要人们“走近”,再“走进”。

  李沁说,现在喜欢户外运动的市民越来越多,登山、聚会成了很多人周末的活动选项,但西山的步行道条件并不是很好。如将自行车道、游憩小道等配套设施健全,就能吸引市民用不同的方式走进西山,让西山美景深入人心。西山具备构建人文历史遗产廊道的条件,可通过廊道的构建,像串珠子一样,将西山上的历史人文景观通过步道、路线串联起来,可以实现西山睡美人区域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重目标。“高校承担着很多国家课题,同样也可运用课题、研究成果为云南、昆明服务,希望可以有更多机会和途径来为我们所在的城市服务。”(记者姚丹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