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庆6月4日电 题:重庆模型爱好者还原战争场景 再现被遗漏的抗战史实
中新社记者 唐枫
装甲列车、坦克、战列舰、战机……从古代战争到一战、二战等题材的模型作品依次排列,涵盖海、陆、空,其精致程度很难想象它们出自一群业余爱好者之手。这些除尺寸差异外,几乎能以假乱真的模型,在重庆再现了一场横跨百年的军事大片。
4日,超过200件(套)按1比35比例缩小制作的军用模型在重庆展出。从古代战争中的帆船、一战后建造的战列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部队使用的装甲车,到目前各国使用的军事武器等,这些种类丰富的模型均出自重庆一群业余军事模型爱好者之手。
“很多男生都喜欢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军事武器,它有不好的一面,如侵略别人的领地,但也有好的一面,可以保卫国家。”军事模型爱好者建军告诉中新社记者,他从10岁开始接触模型制作,至今20年有余,“军械给人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冲击感和安全感,并且充满美感,这种感觉让我爱上军模制作”。
他向记者展示了一辆长约3米的装甲列车模型。该装甲列车做工精致,近看甚至能清晰辨认出每一个车轮零件。“这种德国制装甲列车共11节车厢,中间是装甲列车头,前后完全对称,从首尾第一节数起,依次往内是反坦克载卡、轻型战车载卡、防空车厢、装步兵的指挥和通讯车厢,以及炮车车厢。”建军透露,这种长度的装甲列车模型在国内非常少见,完成它耗时三年。
在中国抗日战争军事武器展示处,军模爱好者赖力正小心翼翼地将每一辆“装甲车”按时间顺序排好。“这是克虏伯卡车,是二战爆发前中国向德国订购的。”赖力介绍,这种车型并没有出现在官方的抗日战争资料和照片中,“但我们通过自己的渠道,从当年日本随行记者的私人相册中发现了拍摄于南京城沦陷后,关于这辆车的三张照片,因此我们通过仅有的三张照片对它进行了还原”。
赖力透露,制作军模的步骤一般是先从历史资料入手,寻访参与过战争的当事人,结合其回忆寻找视频和照片,在进一步考证后,才着手进行制作。他说,通过抗战时期的历史史料,以及从当事人和一些影像资料中,他们挖掘出了一些被忽略的军事武器,因此想尽可能还原历史,让它们“重见天日”。
赖力认为,重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区指挥中心,受到日军多年的无差别轰炸,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但中国人民发挥英勇抗战的精神,最终赢得了胜利。我想通过这些军事模型还原抗战时期的战争场面,突出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给历史留下见证。”
“这些模型还原度很高,有些是从没见过的,这些爱好者为我们普及了很多历史知识。”重庆市民梅建韬称,这些军事模型让他“穿越”回战争时期,直观地感受到军械的强大力量,同时也对它们产生敬畏,让他真正了解到现在的和平生活多么来之不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