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大地打上“文化印记”

2017-11-10   浏览量:

一座工业城市,与文化相交相融后,硬朗的城市性格就有了更多温情脉脉的韵味。佛山是制造业大市,可贵的是,这座城市在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同时,竭力打造与“经济佛山”相匹配的“文化佛山”。

这是佛山人文情怀的体现,更是文化智慧的峥嵘。文化作为内源性的核心动力,是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性力量。历史上,凡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都对应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强盛。放眼全球,美国长期强盛令人瞩目,是因为先进文化和其他有利条件一起成就了自身的强大。

务实、进取的佛山人,从不会浪费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更不会错失无比宝贵的城产人文相融相促的机遇。从文化升级行动再到“文化佛山”行动,佛山大地上“文化演义”从未停息,而且越来越精彩。

覆盖城乡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智慧图书馆成为男女老少的文化乐园,“秋色巡游”“西樵山狮王争霸赛”等民俗活动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旅游市场已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从硬件设施、发展载体到体制机制,从活动品牌、社会效益到产业实力,佛山文化建设向700多万佛山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文化佛山”成为佛山人生产生活离不开的精神支撑,更成为佛山创新发展少不了的推动引擎。

面向“文化佛山”的美好未来,我们在满怀憧憬之余还需明辨、笃行。建设更高品质的文化导向型城市,既需要政策设计的如椽巨笔,又渴求落实具体事务的匠心独运。客观而言,在观感层面,佛山的文化形象还不突出。从环绕佛山的几个城市进入佛山,那种“佛山风”“佛山印象”扑面而来的感觉还不够强烈。

在长三角,不少城市把吴越之风弘扬得淋漓尽致,走一走、看一看,就能体会到那种酥软、精致的“很江浙”的感受。在北京、南京、西安等城市,那种积淀已久的历史味、文化味、都城味得到充分的展示,在这些地方拍照,镜头稍微广角一点,看背景和行人就知道所在何处。“很苏州”“很北京”,特色的城市韵味成就特有的城市个性。佛山人渴望文化建设能让这座城市“很佛山”“更佛山”。

令人欣慰的是,佛山在迎来了“广莱坞”中国南方影视中心这样的旗舰级项目载体的同时,将在街巷、路口、村落的细微处精雕细琢,不闲置一分一寸的文化场所,让佛山“文化印记”熠熠生辉。将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专业人才进行城市规划,在“三旧”改造、历史街区、城市出入口、旅游景点等建设中,尽可能打上佛山“文化印记”。

于细微处见真功,于平常时露真容。通过一地一隅的积累,“文化印记”终将闪现在佛山大街小巷,让文体设施、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社区文化活动等佛山人身边的文化成果,在竞相绽放的同时更显多姿多彩、更具佛山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