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电影消费不便宜 0元看电影是什么鬼

2016-05-30   浏览量:

原标题:0元看电影是什么鬼

经常有朋友抱怨上海的电影消费不便宜。地段略微过得去一点的影院、时段比较好的场次,50元起——这已经是网络购票平台的平均水平,假如有幸看到3字开头的价格,几乎要额手相庆,虽然那很有可能是一家地处市中心但设施老旧、通风系统很差的影院以至观影伴随着怪味。不过如果换一个视角看电影票价格,你也可以说它很便宜,这取决于一个关键因素:银行卡。

银行卡促销利用电影票这个痛点,其实早在八九年前就有了始作俑者。那会儿我经常带娃去五角场某大型影院看电影——彼时电商还未像今天这样颠覆一切,大家并不流行到什么哇啦、什么爬行动物网买票,都在柜台买。每次都有一个柜台队伍排得特别长,人头攒动,仔细一看,柜台前有个牌子“**银行10元观影专柜”。这个队排得比迪士尼快乐多了,因为排队者享受着其他买贵价票的人艳羡的眼光,想必有不少人事后便加入办卡的行列。现在的10元,和八九年前10元的购买力不可同日而语,当年都能吸引那么多拥趸,如今更不用提了,越来越多的银行争先恐后加入这一行列。

近几年,几乎每一种我手上持有的银行卡都与购票平台挂上了钩。比如,P银行推出了贵宾卡客户可以在每周五10点以10元的优惠价格购买两张电影票的福利。过几天,H行也推出了“最红星期五”10元购票,而且是与实力强大的某宝联手,竞争愈趋激烈。又过一阵,J 行悄然将单张票子价格降去一成还多,“8.8元看电影”的口号一出,又吸引大批流量——尽管我们看不见,但它一定是存在的。

可以想见,价格战没有最低只有更低,10元观影很快被腰斩到5元。最近我看到Y行又把门槛降到了2元一张——当然,IMAX 和特殊场次除外(所谓特殊,我理解是新片的热门时段,总之由平台自行定义),此外每周末只限200张,不过,成功抢到的概率可能比拍车牌还是高一点儿。

毫不意外地,终于有人祭出了“0元看电影”的大杀器,买单方看起来也是银行的“同门兄弟”,但是更时髦——某个销售各色理财产品的第三方平台,只要你投个1000元到2000元,就会送你一两张电影票。至于理财产品的可靠程度嘛,注意这行小字“……本司并不负有审核理财产品及其发布方资质的义务……对理财产品的本金返还及投资预期收益的支付亦不负有任何责任……”

不管几元看电影,这个市场是越来越大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的消费升级了——物质满足之后,精神上就需要各种鸡汤或甜品。电影爱好者们,去办卡吧!(李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