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刚至,你的朋友圈是不是已被五花八门的秋季养生帖刷屏了?从预防癌症到提高智力再到延年益寿,内容杂乱的微信养生显露出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和对生命健康的渴求。
但其实 ,朋友圈盛传的各种“养生知识”可能多是伪科学,毫无科学根据。而真正心性的修养,应该是认得生命之根本,后才谈启动心性外用的行为,即从生命科学出发,去探索生命健康的奥秘。
生命科学是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学科,与物理、化学等其它知识领域密切相关。近年来,该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变得更加重要。
在中国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评选出的“2015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中,就覆盖再生医学、细胞炎性坏死新机制、慢性胃炎和胃癌的防治新手段等诸多方面;在国际上,围绕酶科学、芯片器官、人造皮肤等细分领域的研究均取得了创新性进展。
现在,生命科学正在为科技创新、医学突破和生物经济发展打开新的希望之门。而这些背后,真正解码生命奥秘的,则是生命科学各个细分领域的科学家们。
这些科学家们有的专注于生物学、医学治疗、药物设计、生命探索等领域,在推动生物医学发展同时,也带动科技进步。
Eric Olson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Eric Olson教授在心脏领域取得多项杰出成果。他长期从事心脏的疾病与发育、心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系统研究,相关研究引用超过7万余次,先后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医学院院士。
Howard Chang
斯坦福大学皮肤病学教授。
Howard Chang教授专注于衰老研究。曾在《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将小鼠衰老相关的两条途径联系了起来,从而证实了有一天也许我们能“返老还童”,或推迟下一个皱纹出现时间的假设。
Josef Parvizi
斯坦福大学神经学副教授。
Josef Parvizi教授是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他的临床研究方向包括神经学、不可控癫痫症、脑皮层电描记法、脑功能活动定位等。
程家维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程家维教授的专注方向是生物分子结构、药物设计,他研究了抗菌多肽、调节免疫系统蛋白、及抗肿瘤蛋白等多项成果。
还有的科学家擅长通过多领域的连接和融合,创造科学新的可能,为生命科学带来创新性进展。
鲍哲南
美国工程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
鲍哲南教授曾把电子产品与人体融合为一体,制作出了人造皮肤,并因此入选《自然》2015年度人物。该研究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可穿戴设备、机器人等方面。她还在太阳能电池、柔性有机电子器件、有机薄膜晶体管等诸多领域有过杰出贡献。
Robert Shepherd
康奈尔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助理教授。
Robert Shepherd教授专注于研究液相反应处理、软体机器人增材制造以及可靠制造方法。他开发出可直接在软机器人上3D打印对拉伸敏感的“皮肤”,对可穿戴机器人学等领域影响较大。
在宏大的生命科学领域,正是这些致力于各个细分领域的科学家们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人类寿命的提升和潜能的激发,又都伴随着科学进步而发生。正如各项不断被打破的世界纪录——当我们越来越接近人类力量和速度的极限时,技术和文化又将我们推向新的巅峰。此次硅谷G-Summit全球科学创新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从生命科学领域出发,解密生命未知信息,发现人类发展中无限的可能性,探索人类的下一个巅峰。
峰会为邀请制闭门峰会,仅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杰出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提供有限入场名额。
G-Summit 部分邀请嘉宾
G-Summit
活动时间:2016年9月27日-28日
活动地点:美国·旧金山凯悦酒店
同期G-Startup全球总决赛也将于28日下午在旧金山凯悦酒店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