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接收申请量居全球同类第一
中国网8月24日讯(记者 吴琼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称,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收到提交的项目申请超过19万项,远超美国科学基金会的年接收量 5万项,位居全球同类机构第一。2017年度基金委安排中央财政经费资助计划248亿元,资助结构不断优化,不仅继续鼓励我国科研人员进行自由探索的原创性研究,也不断强化对国家战略科技需求的源头支撑作用。
鼓励自由探索 强化源头支撑
杨卫院士表示,近十年来,着眼于国家对原始创新的日益关注,以及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科学基金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申请总量继续保持着大幅的增加。从资助内容来看,有以下几大特点。
第一,基金委继续稳定支持科研人员自主选题,开展探索性的创新研究。杨卫院士介绍说,例如最大的一类自由探索项目“面上项目”,
资助总额从去年的约102亿元增加到今年的107亿元;而面向青年科研人员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总额,则从去年的约31亿元提高到约40亿元,单个项目的资助强度大幅提高。
第二,基金委继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对国家战略科技需求的源头支撑作用。今年,对“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动力学性能演化及控制”“帕金森综合症的神经分析化学基础研究”“黄土高原重大工程灾变机理与防控”“大飞机子午线轮胎先进复合材料等39个重大项目进行资助,资助数量与去年比增长超60%。同时,还启动了包括“湍流结构的生成演化及作用机理”“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研究”“细胞器互作网络及其功能研究”及“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等4个重大研究计划。此外,基金委还在合成生物学和人工智能两个领域加大了部署力度,安排对这两个领域的倾斜支持经费共7000万元。
第三、科学基金继续发挥导向作用,与相关科研和行业部门及企业共同设立了联合基金,包括科学装置、NSAF、天文、民航、钢铁等领域,资助项目超过227项。同时,科学基金还与中科院设立空间科学卫星联合基金,资助科研人员开展暗物质粒子探测、量子通信实验等前沿和交叉科学研究;并与国家电网公司共同设立智能电网联合基金,共同资助在智能电网、新能源、储能等相关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型研究。
完善制度保障 促进成果转化
杨卫院士在回答中国网记者提问时表示,为了促进已经完成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进行分享和转化,基金委设有专门的“成果与评估处”,对资助项目的成果进行管理,并且在2015年实施了新的“资助项目成果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保障资助项目成果的共享和转化。在2016年还设立了科学传播中心,促进成果的共享、加强成果传播。此外,基金委还实施了成果管理平台建设,建立成果数据库和共享网站,目前已公开结题的项目16万多项,248万项的成果都可以在共享网上进行查询。杨卫院士指出,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中国在成果开放获取方面,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