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

2020-06-12   浏览量:

成都理工大学涉及自然科学类教学和科研的学院有地球科学学院、能源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球物理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学院、网络安全学院、沉积地质研究院、管理科学学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等12个学院和研究院。学校的重点研究领域有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油气地质与勘探开发研究、地球探测及核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等

成都理工大学是国家自然科学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与四川省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2个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3个我校牵头建设的“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优青、国际合作等)、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地调计划等一大批重要项目。截至2018年底,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913项(次),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专利奖金奖、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获得授权专利1300余项。

依据《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川委办〔2016〕47号)、《关于进一步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川委办〔2017〕2号)等上级有关精神,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相继出台了科研管理系列文件、专利管理办法、成果分级、科研奖励绩效管理等系列文件,主要目的是对外引进人才,对内人才激励,集聚高端人才、激励创新创业、加速成果转化、完善管理制度。该系列文件契合了国家和四川省的各级文件精神,给予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方面充分的自主权,激发了我校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提高了科技成果产出率,加速成果转化,更好地为我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服务,有力支撑“双一流”建设。

产学研合作,服务社会是我校自然科学类科技成果的主要功能之一。近年来,先后与四川省成都市、达州市、南充市等川内城市及江苏常州、徐州、丰县、沛县、山东淄博等政府部门以及四川省地震局、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就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事宜进行对接,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学校先后参与了“5.12”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丹巴保卫战、年青川县狮子梁保卫战、“4•20”庐山地震抗震救灾等救灾和防治工作,保障了人民群众财务和生命安全。学校以服务国家、行业、地方发展建设为己任,积极参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油气地质勘探、能源开发、大型水电、区域及城市环境以及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