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無名之輩》編劇雷志龍: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縮影
近日,由陳建斌、任素汐、章宇主演的荒誕喜劇電影《無名之輩》上映,這是青年編劇雷志龍繼《你好,瘋子!》后的又一部電影新作,展現了小人物的大理想。有網友評價,這是一部極有可能成為11月國產票房黑馬的國產電影。目前在豆瓣上該片評分高達8.3分,是今年以來國產電影中為數不多的高評分電影之一。
雷志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和曉智導演做了很多年話劇,我們希望這個故事傳達一些我們想傳達的東西,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和我們普通人一樣,也許沒有身份,也許沒有名氣,但不代表沒有尊嚴。”
讓更多的觀眾看到這個關於“尊嚴”故事
2016年,編劇雷志龍和導演饒曉智合作的第一部電影作品《你好,瘋子》上映,電影推出后便被網友稱為“2016年最后一匹黑馬電影”,更是影迷口中的“燒腦神作”。雷志龍回憶到電影《無名之輩》創作的最初,它創作過程更像是一個逆向推理。“繼《你好,瘋子》之后,饒曉智導演想做一部非話劇改編的電影。於是我們從他之前的戲中提煉一個關鍵詞‘孤獨’,想由此入手反推出一部劇作。”
雷志龍透露,《無名之輩》原本有七條線,因為篇幅有限,觀眾看到的電影是三條核心的線索,三組人物。劇本完成后,雷志龍發現,這個故事的主題發生了質變,原來最開始的主題孤獨到后來是反映人間百態的喜劇,最后呈現出來的卻是一個關於尊嚴的故事。影片中陳建斌飾演的馬先勇因酒駕脫離了警察隊伍,為了尊嚴想立功歸隊﹔任素汐飾演的馬嘉祺,因哥哥的酒駕出車禍高位截癱,變成一個生活無法自理的人,為了尊嚴想一尋死路﹔兩個出身卑微的劫匪,為了尊嚴而打劫。
在他看來,一部好的作品要讓觀眾有所啟發,而不是寫出一個讓人一笑而過、轉身就忘的故事。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和我們普通人一樣,也許沒有身份,也許沒有名氣,但不代表沒有尊嚴。這個以山城中一眾小人物為主角,於荒誕不羈、黑色幽默中力透平凡眾生相的故事,正如影片預告所言,是“事關尊嚴的狂想曲”。
無論是話劇還是電影,一個好作品的關鍵還是在於導演和編劇背后想要傳遞的思想。“曉志導演是思考型創作者,他希望作品能有所表達,我認為一個作品必須要有它的敘事內核。我們做了很多年話劇,我們希望這個故事傳達一些我們想傳達的東西,是這個決定了這個戲的基因就是這樣。讓更多的觀眾看到我們想說的故事。”
編劇雷志龍在片場
從話劇到電影,一直在學習的路上
從大學時期就喜歡話劇的雷志龍,在三十歲那年從媒體人轉身成為編劇。其中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熱愛。他因興趣而跨行,因熱愛而堅持。在跨行之前,他工作日白天上班,晚上還要去朝陽文化館去排練話劇,周六周日混劇場,混工作坊……機會總是留給有准備的人,他的劇本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雷志龍坦言,“我是一個幸運的編劇”。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話劇改編成電影,自《你好,瘋子》上映之后,不少觀眾提出它的舞台感略重,場面調度和節奏都缺失了一些電影感。面對這樣的爭議,作為話劇編劇出身的雷志龍始終抱著求學的心態來做電影,“既然要做一部電影作品,我們要去了解電影,理解電影,尊重電影的規律,這是我一定要去學的東西。”
對他而言,《無名之輩》的創作是一個打磨的過程,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讓觀眾劇中人物哭而哭,為劇中人物笑而笑。雷志龍坦言,劇本改了十稿,有幾場戲甚至在開拍前一天晚上仍在修改,“我們三年前有一顆種子,這顆種子,我們慢慢變成樹苗,慢慢變成樹,我們再用一些規律修剪它,我們很長時間做的工作就是修剪。”而這一切,不是導演給他的要求,是故事給他的要求。
“電影太難了。一個電影就應該是一個世界,不是一個故事,一定要構造出一個完整的世界,構造一個世界,這是一個特別龐大的工程。讓觀眾共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說,“電影界大師如雲,我沒有資格說自己學得好。我隻能按照這個標准不斷去努力拓展,隻希望今天的我能比昨天好一點。”
編劇雷志龍生活照
(責編:陳海燕、蔣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