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吨台湾农水产品抵厦门 为今年来最大批次

2019-09-22   浏览量:

  本报讯(记者 崔昊 何炳进 通讯员 厦商轩)昨日下午,三艘来自台湾高雄的货船陆续抵达厦门同益码头,它们满载着700吨台湾水果和500吨台湾水产品,共计134个货柜,成为开年以来厦门口岸最大一批进口台湾农水产品。其中不仅有释迦、莲雾、凤梨、杨桃、蜜枣等台湾水果,还有午仔鱼、油鱼、中华鳖、冻鱿鱼等水产品,将从厦门快速分拨前往大陆各地。

  新年伊始,短短一个多月,厦门口岸已进口台湾水果6030吨、水产品4100吨,实现2019年“开门红”。截至去年底,厦门口岸已累计进口台湾水果23万吨、台湾水产品2.2亿美元。

  “如今,前一天早上在台湾摘的水果,当天下午就可以装上货船,第二天就可以抵达厦门口岸,运输非常方便。”台湾农业整合行销发展协会厦门办事处主任温仁德表示,厦门得天独厚的对台区位优势以及便捷的通关服务保障,拉近了两岸距离,助推了经贸合作,也使得台湾水果和水产品在大陆遍地开花。

  长期以来,厦门市高度重视推动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实现互通共赢。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厦门海关等口岸监管部门支持下,厦门持续推动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推动加强口岸便利化,持续保持相关政策的稳定性,不断提升台湾农水产品输大陆口岸地位。

  台湾水果进口量从最初2005年的207吨,逐年快速增长,至2018年厦门口岸年进口台湾水果量已达4.7万吨,8616万美元,吨数较2005年增长226倍;厦门口岸占大陆进口台湾水果总量比重也从14.5%提升至90%,已连续11年位列大陆最大台湾水果进口口岸。台湾水产品进口也从最初年进口2500美元提高到目前的年进口 6698万美元,增长约2.7万倍。

  自2005年大陆开放台湾水果输入后,厦门市政府就指定同益码头作为台湾水果及农副产品输入口岸,厦门海关也针对性实施快速验放便利化措施,提供“提前申报、船边验放”等便捷通关措施,将台湾水果和水产品优先列入“一次查验”目录,缩短通关时间,实现台湾农产品到港“零滞留”。

  “厦门与高雄港口的区位优势,是台湾货物输大陆最便捷的通道。”市商务局副局长郑耀表示,未来市商务局将认真贯彻国台办、省、市相关惠台政策,加大两岸沟通对接,特别是与高雄、台中等县市的对接力度,进一步推动我市台湾产品输大陆的口岸集散建设,助力台湾优质产品顺利抵达厦门分拨到大陆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