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文化的骄傲展示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另一个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于,它对印度民族文化的骄傲展示。除了影片开始部分那段热烈喜庆充满印度风格的大型舞蹈,影片比较真实地展现了印度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我发现“小萝莉”和之前阿米尔·汗的那几部片子一样,从没有刻意回避印度那些可能会让我们觉得落后的内容,而是真真实实大大方方地把镜头对准了普通人的生活,影片从不违背剧情要求去展示高楼大厦时尚人群等“高端元素”,那些略显嘈杂的城市街道与拥挤简陋的住宅环境,在故事中显得和谐自然,而故事中主人公的精神境界,也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物质条件而降低,反而更令人肃然起敬。相比于我们的某些导演,用中国发展中的某些阴暗面或者暂时性的落后来做文章讨西方主流意识欢心,用西方的语境做标杆来衡量中国故事的好坏,这种态度就自然多了。影片中有一个桥段,是憨实的帕万,学习成绩非常差,20岁考上高中,可居然连续10次都过不了毕业考。作为教师的老爸对帕万怒其不争,每次他没考过,都会赏一个巴掌。可能按照某些中国导演的理解,体罚是不文明的,那按照国际(其实也就是西方)的表达体系,这样的桥段就不能用,如果用也一定是批评性的表达。但在“小萝莉”中,导演把它做成了一个喜剧桥段,一组连续剪切的镜头,展示的就是帕万被老爸扇耳光。电影演到这时候,观众席上传出阵阵笑声,是一种会心的笑,是一种感同身受的笑,同样是东方文化,我们的观众很理解帕万老爸那种望子成龙的心态,而适度体罚,在东方文化中从来代表的是一种爱和关怀,这与西方强调的所谓人权和儿童保护完全不搭界。如果在讲故事的时候,永远背负着一种“外人会怎么看”的心态,无疑就是把自己放在了弱者的一方,还怎么能自信地讲好故事呢。
中国的精彩需要更多好电影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算不上是一部大作,只是一部正常的好电影。印度也出产神片和神剧,网上经常能看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视频,但是《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和这次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让我们比较直观地感受到了以宝莱坞为首的印度影视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金字塔结构。能用平常的手段讲出好故事,传递正能量,这是电影最核心的战斗力。说到这里,想到去年的一个调查,某机构调查了100位中国年轻的导演,关于他们的电影理想,所有人的第一选择,都是成就个人的艺术理想。成就个人的艺术理想,这本没有错,但是没有一个人选择让投资制作方满意,更没有一个人选择让观众满意,这就很令人吃惊与担忧。这让我们不得不去探究一下,他们的所谓艺术理想是什么。在我看来,如果选择从事商业电影,那么创作出符合主流价值观,让观众喜爱的电影,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并且让投资方能够获得正常的商业利益,是基本的职业标准,也是电影良性发展的基本人才需要。如果选择艺术电影(中国电影业将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对立,这个也是世界无二,而中国的所谓艺术电影,往往就是采用非资深影迷观众所看不懂的拍摄手法,讲述一些社会中的负面因素),那就应该甘于寂寞,耐得住清苦,在艺术探索的旅途中一往无前。可是如果一方面觊觎投资商的金钱,一方面又摆出不屑于为大众服务的嘴脸,就很令人不齿了。上周有个网络热点,是某位著名艺术片导演的出轨情人,用一篇名为怀念实为炫耀的小资文,在朋友圈里获得了十万加。文章的文笔虽差,但是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在电影中不遗余力宣扬某种宗教情怀的导演,在个人生活中的放纵和物化。这种反差之大,足以撕下某种面纱。如果成就个人艺术理想的目的就是这个,恕我无法表示尊重。
中国电影中,也有很多的好故事,也有很多兢兢业业扎根基层的好导演,但是相比于中国的发展来说,相比于当代中国不断涌现出来的精彩来说,还不够多,也不够好,这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之一,改变这种不平衡,电影界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