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土十条”将如何影响生活?

2016-06-01   浏览量:

近年来,从镉污染造成的“痛痛病”到接连出现的“毒地事件”,土壤污染持续引发舆论关注。国务院日前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份备受瞩目的“土十条”,能否让我们脚下的土地更洁净?能否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近年来,从镉污染造成的“痛痛病”到接连出现的“毒地事件”,土壤污染持续引发舆论关注。国务院日前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份备受瞩目的“土十条”,能否让我们脚下的土地更洁净?能否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1.问

  “土十条”能否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谷庆宝说,“土十条”从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方面对土壤加以管理,是对我国土壤的一次顶层设计。

  “土十条”提出,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对建设用地实施准入管理,建立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制度,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

  “土十条”提出的风险分类管控格外重要。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王夏晖说,不同于大气和水污染,土壤污染物来源更复杂,不能按照同一种方式进行修复处理。土地利用和城镇建设时,也要尽量避免严重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为学校、住宅区。

  2.问

  “土十条”将给农业和农民带来什么?

  “土十条”提出控制农业污染,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灌溉水水质管理。针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提出一系列严格保护措施,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

  根据“土十条”,2017年底前,国家将出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到2020年,轻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的面积达到4000万亩。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控制农业污染,也是对农民生产行为提出了更高要求。把各类补贴和化肥使用、农膜使用的规范挂钩,引导与约束相结合,控制发生在农业生产中的土地污染出现。他特别强调,工业项目一定要向园区集中,实现空间隔离,远离农业产区。

  3.问

  “土十条”能否遏止重金属污染?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显示,我国有3488万亩重金属中重度污染或超标耕地。

  因此“土十条”提出:制定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是一个不可完全逆转的过程。“十二五”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物、污染程度、土地利用类型等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然而仍缺少适用于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建设用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建议,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开展污染耕地地质调查工作,对污染耕地开展成因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估,实行分区、分类、分级管理。

  4.问

  已经被污染的土地,该怎么办?

  环保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从区域上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面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状况是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与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下一步要提高调查精度,真正摸清土壤污染底数,获得地块尺度的土壤污染数据,要建立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分类、分级、分区的国家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编制详查总体方案,积极筹备各项工作。

  根据“土十条”,对受污染耕地不能简单采用弃耕或改变为建设用地等方式处理,需要按照“依土定用、土尽其用”的原则,采用农艺措施调控、替代品种种植、种植结构调整等方式,阻断土壤中污染物向农产品转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链将逐步覆盖土壤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形成一批专业化的土壤修复企业。

  5.问

  土地出了污染问题,谁来负责?

  “土十条”提出,强化地方政府土壤污染防治责任、落实排污企业主体责任、构建多方参与的土壤环境治理体系等措施,通过建立终身责任追究机制,落实政府、企业责任。

  工矿企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谷庆宝表示,企业必须对自己生产场址的污染负全责,无论是建厂前、生产中,还是厂房关闭,都将需要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环境管理体系。

  “土十条”提出,按照“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原则,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属地责任;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明确地方各级城乡规划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在土壤管理方面的职责,建立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联动监管。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更多>

南京高价地频出 一开发商欲“曲线拿地” 2016年06月01日 09:17

中新网南京5月31日电(张传明)目前南京高价地频出,土地限价新政给房企们带来了压力。31日,南京栖霞建设另辟蹊径,欲通过收购有...[详细]

营改增迎来首个申报期 纳税人需注意时间点 2016年06月01日 09:05

6月1日起,新纳入营改增试点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税人将迎来首个申报期。昨日,广州市国税局提醒纳税人注意有关...[详细]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016年05月31日 08:51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详细]

国家级控烟立法已进入最后阶段 2016年05月31日 08:20

昨天,世界卫生组织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共同主办的“国际控烟和立法高峰论坛”召开。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国家...[详细]

游客9类不文明行为将入黑名单 2016年05月31日 08:19

昨天,国家旅游局向各地区旅游局下发了修订后的《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4月印发的《游客不文明...[详细]

中企逆势涌入美国楼市 预计未来5年还将投1.4万亿 2016年06月01日 09:13

米可美国地产,永远是中国投资者最热衷的投资选项。根据交易追踪机构RealCapitalAnalytics的数据,今年以来,中资...[详细]

城市竞争力排名,深圳如何继续领跑? 2016年06月01日 09:10

中国社科院一年一度发布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5月30日如约而至。2015年,深港沪分列榜单前三名,深圳再次成为“一哥”。深...[详细]

“中国最宜居城市”出炉 珠海第三次占据榜首 2016年06月01日 09:08

5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指出,珠海位居“2015宜居城市竞争力十强”第一位。据悉,这是...[详细]

5月百城房价环比上涨1.70% 初显调控效应 2016年06月01日 09:01

中国某研究院出炉的2016年5月百城价格指数显示令人稍感意外的数据——江苏纳入统计的17城中,房价涨幅最大的不是南京苏州,而是...[详细]

交了定金,发现土地使用年限缩水13年 2016年06月01日 08:50

南京有一些楼盘由于体量庞大、开发周期长,或是因为土地拆迁问题导致工期延误、产权纠纷没有解决等原因,导致土地使用年限缩水,更有开...[详细]

前5月我国拍出100余块“地王”最高溢价率高达423% 2016年06月01日 08:50

(记者宋雅静)据克尔瑞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22个热点一二线城市已拍出超过一百余宗“三高”地王,半数以上溢价超过1...[详细]

地王潮高烧正热 报告称一线楼市马上调整 2016年05月31日 09:30

拍不了地难受三天,拍了地难受三年。这或许是眼下参与制造地王的开发商们共同的心声。截至5月底,今年全国地王总数已超100宗,统统...[详细]

四小龙”政策收紧预期渐明 2016年05月31日 08:53

中原地产最新数据显示,在二线城市继续“高调”的背景下,房地产库存继续下行。其中,合肥库存套数16198套,181.8万平方米,...[详细]

20城前5个月卖地5822亿元涨67% 二线城市拍出99个地王 2016年05月31日 08:16

“日光盘”、地王频繁现身房地产市场。楼市“繁荣”的背后,潜伏着危机。截至5月30日,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20大城市合...[详细]

又一个房地产泡沫破灭了 1/3的房子重返市场 2016年05月30日 08:32

迈阿密房地产市场泡沫正在破灭,尤其是豪华公寓成为了一颗“定时炸弹”。在一些新建的高楼大厦中,有1/3的房子重返市场。据网站Cr...[详细]

五问“土十条”将如何影响生活? 2016年06月01日 08:23

近年来,从镉污染造成的“痛痛病”到接连出现的“毒地事件”,土壤污染持续引发舆论关注。国务院日前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详细]

产业转型的“鱼”和楼市依赖的“熊掌” 2016年06月01日 08:17

华为“迁与不迁”,已不重要了。拔起萝卜带出泥,大家关心的是,高成本是产业转型的结果,还是正在阻滞产业转型。去年以来,“唱红”深...[详细]

房企决战转型:从制造业转向 欲打通服务产业链 2016年05月31日 09:20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房企决战转型房地产,这个曾被视为传统行业中的“暴发户”,在新的经济格局下,不得不开始自我颠覆,通过金融支持和服...[详细]

公租房供应步入十字路口 住房租赁市场利好将至 2016年05月30日 08:28

北京市双榆树东里20号院,这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住宅楼,突然在原本的老旧住宅楼一楼围起了颇有格调的白色小院,园内的回廊通向屋...[详细]

地王引高层关注:住建部听取汇报 政策或收紧 2016年05月30日 08:27

热点二线楼市或面临政策的转折点。5月27日,南京市委宣传部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南京对土地出让实行最高限价,对竞买人报价超...[详细]

评论:第三波地王潮高烧 “降温药”已在路上? 2016年05月31日 09:04

拍不了地难受三天,拍了地难受三年。这或许是眼下参与制造地王的开发商们共同的心声。截至5月底,今年全国地王总数已超100宗,统统...[详细]

评论:调控楼市的关键是调控货币 2016年05月31日 08:51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接力”一线城市领跑全国,其土地成交均价环比涨幅高达53%,同比涨幅更是高达1...[详细]

冯焱东:深圳房价急涨将拉高企业成本降低城市竞争力 2016年05月31日 08:36

去库存与降成本是当前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中的两大任务。一般认为,去库存与房地产有关,但很少有人把降成本与房地产联系起来。这是一个认...[详细]

评论:调控楼市的关键是调控货币 2016年05月31日 08:09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葛丰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接力”一线城市领跑全国,其土地成交均价环比涨幅...[详细]

十年后你将有五套房!你可能不想要! 2016年05月30日 08:58

十年后,你将有几套房:爷爷奶奶留一套、姥姥姥爷留一套、父亲母亲岳父岳母各一套、加上自己的住房,一般城市家庭将有五套房。然后你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