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A16:文化名片创“深速”版

2016-05-27   浏览量:

科技巨擘文化先锋

高交会

文博会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华强北

腾 讯

设计之都

大芬村

  创新篇

  文/广州日报记者刘畅 文/广州日报记者崔宁宁 本版配图/广州日报记者轩慧摄

  名片索引

  二十二高交会

  二十三华强北

  二十四华 为

  二十五腾 讯

  二十六华侨城主题公园

  二十七文博会

  二十八深圳雅昌

  二十九大芬油画村

  三十设计之都

  因改革开放而生,由创新发展而强。短短30多年,高速成长的深圳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经历了“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深圳质量”,如今科技正成为“深圳创造”的新名片,在深圳本土已经成长了诸多领域的巨擘,华为屹立于全球通信领域之巅,腾讯跻身于世界互联网巨头之一,华侨城成长为亚洲主题公园的领先者。但在经济新常态下,巨擘们仍然秉持着“改革、创新”这个深圳城市DNA,在未来挑战中迎接新生。

  名片22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始办于1999年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见证了深圳高科技产业崛起之路。每年的11月16日至21日举行,集成果交易、产品展示、高层论坛、项目招商、合作交流于一体,重点展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高交会至2015年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七届,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

  每年的高交会也是世界科技界聚集的盛会。至今有3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展过高交会,有微软、IBM、甲骨文、西门子、英国电讯、爱立信、菲利浦、SAP、索尼、三星等40多家的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参展,更有来自全球的商政学界精英,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等。每届展会参观人数超过50万人次。

  名片23 华强北  

  从“中国电子第一街”到全球最大硬件创新孵化器HAXLR8R从硅谷悄然迁来华强北,再到遍布深圳中心区的多个创客孵化器,你若问“深圳硅谷”在哪?就在华强北。深圳向转型升级要潜力,向创新驱动要动力。

  现在的华强北是“创客天堂”。在这里,创意产品可以轻松“从1到N”。短短的华强北路聚集了“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赛格创客中心”、“HAX国际硬创加速器”等一大批创客孵化器“大咖”。无人机、机器人、3D打印、VR体验、智能穿戴,创新数码,创客路演等新锐创客活动和创客产品每天在这里上演。华强北,正瞄准成为全球智能硬件科技风向标,打造“永不落幕的创客展”。依靠数十年的过硬积累,华强北已是深圳完整电子硬件产业链的最关键节点,承上启下汇集了硬件创新的各种元素,同时有以市场为导向的快速反应机制,和覆盖全球的供应链网络。 “不在市面流通的元器件,商家也能搞得到”,这或许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存在,在国外从设计到产品要1个月时间、在华强北2个星期就能搞定——这也就难怪英国创投基金SOSventures旗下的硬件加速孵化项目会选择在华强北设置了一个场地,全球最大的硬件创新孵化器HAXLR8R,也从硅谷搬到了深圳华强北。

  名片24 华为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集资2.1万元成立华为公司,利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开始创业。通信设备行业是高附加值行业,但珠三角流行的代理或代工模式,仅仅是赚辛苦钱。华为刚开始也是代销香港的用户交换机,但不久就将目标盯上了产业链最丰厚的链条——研发。

  1992年,华为开始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开始农村包围城市的战役。1995年,华为销售额达到15亿元,资金充沛后华为开始向中心城市进发,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

  近乎偏执地投入技术开发,让华为这个知识力密集型企业的野心瞄准了国际市场。在电信业,北美、欧洲占据了全球七成市场,而华为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将精兵强将派往亚非等第三世界国家开拓市场,再逐渐向欧美渗透。

  2015年年报显示,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在狂飙突进、不断超越阿朗、爱立信等通信巨头后,华为已经雄踞全球通信业鳌头。

  总结华为成功的秘诀,任正非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总结:“坚持只做一件事。”

  名片25 腾讯

  腾讯,这只看起来萌萌哒的企鹅,从1998年赛格的格子起步,到现在BAT的互联网巨头,浓缩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

  1998年11月,26岁的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注册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1999年QQ正式上线,也开始了野蛮生长的时期,从同年的注册数100万,到2001年的5000万,QQ奠定了自己在IM领域的霸主地位。2001年,腾讯靠和运营商合作,通过无线增值业务掘到了第一桶金。腾讯开启了创新之路。

  此后腾讯推出增值服务“QQ会员”,这套模式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最为成功的商业模式之一。靠着增值业务,2004年腾讯在香港上市。

  当时腾讯面临着业务发展的选择,是继续聚焦起家的即时通讯领域,还是扩大版图?最终它选择了“在线生活”,多面布点。依托着海量用户群,2004年腾讯进军网游市场,发力媒体和广告业务;2005年布局web2.0业务“QQ空间”,进入搜索和电子商务。同时调整组织架构和引入职业经理人。这个阶段的业务布局,游戏等业务成为腾讯未来的基石。

  2016年5月19日,腾讯公布了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综合业绩,腾讯的总收入为人民币319.95亿元(49.5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在经历过创新的成功和失败后,腾讯确定了自己的终极战略:连接一切。像马化腾说到的,腾讯未来只做两件事:连接器和内容产业。

  名片26 华侨城主题公园  

  紧追特区的发展脚步,华侨城成为主题公园领域的先行者。1989年,旅游市场快速兴起,华侨城建设了中国第一座主题公园——锦绣中华,让国人“一步迈进历史,一日畅游中国”,点燃了中国主题公园市场的第一把火。

  此后,华侨城在文化旅游市场发力,1994年,集聚了世界景观精华的世界之窗开业,为渴望了解世界的中国人打开一扇窗户,再度引爆市场。如今世界之窗、欢乐谷已经走向全国连锁,华侨城也已成为中国主题公园的领头羊。

  从开拓到领先,华侨城集团成功的秘诀在于内外创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华侨城聚焦以文化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华侨城文化旅游节、世界之窗国际啤酒节、欢乐谷玛雅狂欢节,诸多节庆活动已经办成响当当的文化品牌。此外,借助科技力量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华侨城集团下属公司——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研发中国第一代虚拟现实过山车产品,这类产品已经被公认是下一代主题公园的核心设施。

  在产业外延发展上,2005年,华侨城成立了华侨城酒店管理公司,构建起中国最大的主题酒店群,为游客提供多元的文化旅游体验。利用“旅游+地产”,实现主题公园经营与地产的互利共赢。

  文化篇

  十大观念之

  八、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

  九、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十、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文/广州日报记者刘畅

  和上千年深厚的历史积淀相比,35岁的深圳太年轻,有太多“文化软肋”。然而,正是这个“敢闯”“敢拼”的年轻人又一次成了文化产业的“弄潮儿”。

  2005年,深圳将文化产业列为除高新技术、金融和物流之外的第四大支柱产业。2015年,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1757.14亿元,增长13.1%,占GDP比重10%,首度达到深圳自设的“支柱产业”标准。深圳文化产业在“十三五”将迎来新的起点。

  名片27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始办于2005年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见证了深圳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之路。文博会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是获得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也是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浓缩了中国文化精华,集中展示了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成果,是中外文化产业界实现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文博会展示交易规模从首届的 43130 平方米增加至今年第十二届的 105000 平方米,在深圳全市设立了66个分会场,共有2297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海外展区面积占总面积20%,参展单位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

  据第三方调查机构统计,第十二届文博会总参观人数达587.085万人次,实质性成交2032.014亿元,其中合同成交1937.685亿元,零售成交93.052亿元,拍卖成交1.277亿元,规模超亿元的项目共134个,合同额最高的项目高达300亿元。

  名片28 深圳雅昌

  创建于1993年的雅昌文化集团,用20余年的时间,通过首创以艺术数据为核心、IT 技术为手段、覆盖艺术全产业链的创新商业模式,从深圳起步,搭建起了引人注目的“艺术帝国”。

  2006年,雅昌艺术馆在深圳福田开馆,普通市民第一次在现场领略到高仿印刷的神奇魅力,从此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的书画名作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雅昌艺术馆至今斩获各类国际印刷大奖700多项,10次问鼎被誉为全球印刷界“奥斯卡”的美国印刷大奖。

  名片29 大芬油画村

  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村租用民房,招募学生和画工进行油画创作、临摹、收集和批量转销,开始油画生产,随着越来越多的画家、画工进驻大芬村,“大芬油画”成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在短短十余年间,大芬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油画生产、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画制造中心。

  这个位于深圳布吉0.4平方公里的地方,经过十余年的沉淀,如今已成长为集生产、创作、展示、交易以及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名片30 设计之都

  2008年12月7日,深圳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六个“设计之都”,也是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城市。如今,“深圳制造”正在迈向“深圳创造”,深圳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抢占了文化产业先机。

  深圳首个以“设计之都”命名的创意文化园区在中心城区的田面。通过“厂房改造、产业置换”的创新思路变身以工业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园,目前园区进驻了以工业设计为主的企业211家,其中包括洛可可、中世纵横等工业设计领军企业以及靳与刘设计、叶智荣设计等10多家中国香港及欧美龙头设计企业中国总部和机构代表处,这里成了工业设计创新成果交流与共融发展的重要平台。

  • 科技巨擘文化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