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7日讯,本报综合消息 南京昨夜的一场雷鸣狂风暴雨足足持续了六个小时,南京市气象台在凌晨2时53分变更雷暴黄色预警信号为雷暴橙色预警信号,雨情最严重的地方还是南京,南京中部地区被暴雨围城。今天凌晨1时到4时,南京雨花区、建邺区至陶吴禄口区域,小时雨强20到70mm。其中,梅山二中三小时累计雨量达到235.5mm,一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129.2mm。按照雨量等级,12小时内累计降雨量大于140mm,就是特大暴雨了。而梅山二中一小时内雨量就已经处于大暴雨到特大暴雨级别了。有气象专家表示,这可能成为南京历史最大小时雨量。
今晨,南京城多处道路积水严重,车辆无法通行,有地方积水近一米。南京交警八大队被淹,不少交警开私家车、着便装执勤巡逻。地铁部分站点、轨道进水。南京河海大学江宁校区的积水超过膝盖的,成为名副其实的“河海”大学!目前,学生宿舍已经断电,许多学生被困,学校老师正在用皮划艇向外转移学生。
另据民航资源网今晨消息:今晨4时30分,南京南动车所动车组出库方向咽喉区围墙倒塌200立方米。南京南动车所所有动车无法出库,宁安高铁大部分列车出现晚点情况。目前车站已启动大面积晚点二级应急预案。
微博网友@CAROL-南 发布了现场照片并写道:“塌方,落石,倒树……乘务员也被困在动车所”。
武汉渍水路段基本恢复通车今晨,武汉已停止降雨,6点多,街上已经有不少的出租车、公交车和私家车在行驶,车流量逐步有明显增加的状态。据了解,武汉市区基本上可以保证居民的正常通行。因为昨天的积水导致现在路边有一些淤泥,有一些环卫工人正在清理淤泥。根据掌握的情况,从昨天晚上8点左右,武汉市全市有66条的渍水路段,到昨天晚上的10点,已经减少到了35条。
5日20时到6日8时,武汉中心城区降雨量达180毫米,远城区蔡甸区降雨206毫米。全市最大降雨点出现在挽月中心站点达到277毫米。黄鹂路地下通道积水严重,水面距离通道顶部仅1米多,无法通行。在武汉汉街附近,救援人员乘坐橡皮艇划水将受困人员救出。全市因渍水导致车辆无法通行的路段达到169处。武汉城区渍涝严重,全城百余处被淹,交通瘫痪,188条公交线路停运。部分地区电力、通讯中断。武汉地铁2号线中南路、4号线武昌火车站、梅苑小区站等进水。
武汉全城应对内涝江城四处告急6日,家住武昌团结新村的朱先生吓一大跳,夜雨已淹至自家门楼,他的电动自行车也被淹在水中,门前道路两边停靠的各色车辆,全都泡在水中……
5日22时至6日10时,连续12个小时的超强降水,武汉一夜之间降下了229毫米降雨量。
“我在这里住了十几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雨。”朱先生说,“我们小区地势稍低,但出现内涝还是第一次。”
实际上,在一些洪涝灾害险情集中的地区,一些居民对这场超强暴雨的来临并不意外。
5日晚上,武汉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6组村民曾琴就接到村委会“立即转移”的通知。
曾琴居住处,有7个围湖造田的民垸。连日暴雨、水位上涨,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南边湖、张城堤两处民垸漫溃险情不断。
“消泗乡地势低洼,就像一个大水袋。”消泗乡党委书记周军民说,若继续暴雨,大面积溃坝,垸内上万群众将无处可避。
当天,武汉市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蔡甸区防汛指挥部紧急组织消泗乡1.6万多名群众雨夜转移。40多家机关部门动员党员干部3000余人,赶赴消泗协调。武汉公交集团从汉口、汉阳等城区,集结200辆公交车,火速支援。
此前,武汉已经历了连续6天的降雨,雨量达到400毫米。
举水河新洲段5处溃口尚未修复,江夏区汤逊湖水位逼近极限,武汉城区刚经历内涝,部分湖泊调蓄功能接近饱和。
入夜,武汉暴雨预警骤然提至最高级——红色。
蔡甸告急、江夏告急、三镇各个城区告急。
少抱怨多包容
雨停后,经过暴雨洗礼武汉,透出几分清新。
交通要道的渍水给出行车主带来不少麻烦。有些车子被困在积水里无法前行,有些车子抛锚令车主焦虑不安……
暴风骤雨中,民间志愿者自发组成救援队,成为武汉街头一道亮丽风景。他们开着越野车,帮被水所困的车主拖出泡水车辆,却不收取任何报酬。
公益救援的队长熊伟说,他们参与救援的志愿者已经有一百多个,基本上覆盖了武汉三镇各个片区。
光谷片区的志愿者李凯不仅开着自己的越野车出门救援,还让自己公司的10台渣土车随时待命。
当地越野车队在忙着救援时,市民临时组织的爱心联盟也正在积极发挥作用。不少餐饮企业也纷纷加入,给消防子弟兵、灾民们送食物,配合引导疏散群众。
灾难面前,信心犹如黄金一样重要。
1万多名地铁志愿者发出倡议,呼吁200万地铁族及广大市民、网友,加入“传递真实信息,传播正能量”网上志愿行动,不信谣不传谣,身体力行为武汉汛情传播正能量。
武汉市地铁文明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胡龙丹率先说:“支持防汛抗洪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不信谣,不传谣。”
湖北省志愿者协会也发出防汛抗灾倡议,得到志愿公益组织和青年志愿者响应。他们积极开展防汛抗灾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帮助受灾群众抗灾救灾。
曾经,一句“来武汉看海”透露出戏谑和无奈。
“少一份抱怨,多一些包容。”此次的暴雨中,微信上传播的信息透出,这场暴雨的洗礼,不仅考验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更考验着武汉人的素质。(据新华社)
再遭质疑投巨资建排水系统为何仍“看海”2013年,武汉市启动“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根据计划,武汉市将重点建设17个排水系统,计划投资130亿元,市水务局曾允诺“3年后不再‘看海’”。但是昨天,武汉火车站在暴雨中被淹的图片刷了屏。那么,武汉内涝,该怪排水不力吗?周先生在武汉生活了20年,他说,武汉逢雨必涝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他认为这肯定跟排水系统有关,“它的设计标准是比较低,你看我们汉口那块,以前的排水系统是做的很好的,到现在都没有淹,很少淹。但是我们看武汉的新城区这一块,南湖应该是每年只要一下雨就淹。花山城区现在也是一下雨就淹,在这几个片区你根本就出不了城。”
周先生还长期关注武汉的填湖乱象,“这些湖被填了之后,水到哪去呢,排不出去,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有些部门还在填湖。”
反方的观点同样鲜明,过去七天,武汉市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性降水量最大的一周。武汉市民刘女士则认为,“这三年的话是明显感觉到要好很多。这一次的情况确实是比较特殊,连续一周的暴雨的天气。但是作为阴雨天气的话可能已经持续了得有半个月了,整个长江沿线防汛的形势都非常严峻。所以很多网友可能把汛情和内涝给它混淆了。”
那么究竟武汉的排水系统行不行?武汉市昨天下午召开防汛排涝应急救灾新闻发布会,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处长项久华回应说,第一,武汉历史上就是一块沼泽地,地势低,排水条件很差。第二是气候条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今年超强厄尔尼诺现象,暴雨频发,雨汛同期,腹背受敌。第三,武汉市的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为24小时降雨100毫米,每小时降雨34.5毫米。只要其中一项指标超标,就会产生渍水。他认为,这场雨“非常麻烦”,显然超出了武汉市所有能够承受的条件。
武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潘堂林说,这次有内涝主要因为雨大,湖水压力也大。“我们这次主要是它持续的时间太长,超过了这个水平。我们希望不再下大雨,能够缓解一下。湖水压力太大,它不仅仅是抽排城市的渍水。如果单纯抽排城市的渍水,我们能力是够的。”
武汉市水务局近日回复媒体称,《武汉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并未按计划完成投入130亿,实际仅完成投资40余亿元。对于“不看海”的承诺为何落空,该局回应称,目前来看,该计划的实施存在一定滞后,主要是一批工程规模大、实施难度大的骨干排水项目相对滞后。预计到2018年底,大部分重点项目能够建成投入使用,武汉市城市内涝问题将大大缓解。(据央广)
长江武汉关挂“生死牌”堤在人在长江武汉关。
7月4日晚上8点,突破27.30米的警戒水位。
7月5日晚上7点,涨至27.61米,并仍呈上涨趋势。
7月6日下午1点,水位达到28米。
一个个沿江闸口都已关闭,并且24小时有人值守。每一个闸口可以看到一个“生死牌”,誓死保卫大武汉,堤在人在。
“我们8个人加一个机动人员,两班倒,就在闸口守着。”据龙王庙闸口值守人员潘先生介绍,龙王庙的水位已经超过路面了,“现在水位28米多了,龙王庙闸口那里比较低,只有27米多。”
记者在汉口沿江大道看到,从龙王庙闸口一直走,所有的闸口都已经关闭,并且有专人值守。
记者来到汉口沿江大道,见江堤沿线设有多个防汛值守点,有街道工作人员,有水务工作人员,还有航道工作人员,他们被安排24小时轮流值守,一般是8人两班倒加两名机动人员。
在龙王庙闸口,一米多高的防洪墙已经筑起,闸口下方可以看到浑浊的渍水。防洪墙的柱子上挂着一块蓝色的牌子,上面写着“生死牌”,标注了责任人、联系电话以及突击队员,并写道“誓死保卫大武汉,堤在人在”。
记者联系上了该闸口的责任人潘先生,他说,牌子前两天就挂上去了,当时洪水还没有突破警戒水位,“龙王庙的水位只有27米多,现在江水已经突破28米了,如果不筑防洪墙,洪水早就进城了。”
据了解,龙王庙到武汉关江堤地势最低,也是防汛压力最大的点位之一。
“我们4个人加一个机动人员一个班,24小时两班倒,随时关注渗漏、管涌等情况,一旦出现,马上汇报并处理。”潘先生说,不只要守住闸口,巡查堤坝也一点都不能马虎,“只有堤坝安全,城市才安全,我们才安全。”
沿着江堤,一路上停放着许多载有沙土的卡车,路旁防汛备用的砂石也都堆放着。据武汉防汛部门消息,每天在长江汉江干堤巡堤查险和防守人员有7000多人。
6日下午,长江武汉关水位突破28米,龙王庙石碑的基座没入水中。
在游船码头,记者爬上临时筑起的闸口防洪墙,墙内的水位已经接近防汛人员的膝盖,他们站在水里用花胶布塞闸口底部防渗漏。
据了解,防洪墙靠江水一侧还垒起了同样高的防洪沙包,可以缓冲洪水对防洪墙的冲击,从而确保闸口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