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创新社会企业创办模式 社区“办公司” 居民能当“员工”也能当“股东

2019-06-22   浏览量:

  近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获悉,成都高新区创新社会企业发展模式,在合作街道清江社区开办了全区首个观察社区社会企业——成都七心居民服务有限公司。以市场化运营激发社区治理动能、更深入解决居民切实需求。公司开办初期以皮具护理业务为主,不仅能提供低于市场的价格,还解决了不少社区就业问题。未来,公司还将推进居民入股,让居民当“股东”,不仅能分红,更能真正成为社区发展治理的主人翁。

  社区占股80%

  社区企业利润半数用于服务居民

  近日,家住合作街道清江社区的居民们发现,社区里有了一家成都七心居民服务有限公司,专门做皮具美容护理。这里护理一双皮鞋不到10块钱,还能网上下单、上门取件,物美价廉又特别方便,让这家公司已有了不少“回头客”。

  合作街道清江社区主任杜光浩告诉记者,这家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今年才正式开展服务业务。这也是成都高新区第一家观察社区社会企业,由合作街道清江社区发起成立,主要利用社区闲置资产和公共基金,推出皮具护理等业务,服务于辖区居民。

  杜光浩介绍,社区公司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企业创办模式,有利于盘活社区资金资源、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对于社区发展治理的可持续推进具有积极意义。

  据介绍,成都七心居民服务有限公司股份分配方面,社区占公司80%股权,社区商圈党支部书记王连彬占20%股权并出任法人代表负责公司运营,杜光浩则担任董事长负责监管。“公司全年利润用于股东分红的部分不超过60%,10%将进入社区基金,剩下部分承诺均用于投入公司发展、开展社区服务相关业务,也就是说近半数利润用于服务社区居民。”杜光浩说。与此同时,社区居民也可以认购企业股权,通过当“股东”参与到社区工作中。

  为残疾人创造就业岗位

  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

  彭玲是清江社区的居民,作为一名残障人士,就业一直是她心中的一大难题。而社区企业的成立,让她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记者了解到,公司所经营的项目,正逐步为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人创造就业岗位。

  “例如七心皮具美容,社区提供场地,并与一家皮具美容公司合作,以占利润分成的方式获得专业技术支持,再聘用下岗人员和残疾人作为员工。”杜光浩介绍,皮具美容业务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技术和服务,适合残疾人和就业困难人员操作。在前期的学习培训后,这些就业困难群体就能轻松上手、熟练操作,通过专业技术得到一份收入。

  同时,皮具美容业务在社区内试点运营,以线上网络宣传下单,线下上门取件送件服务的模式,覆盖方圆5公里范围。省去了高房租的商铺,业务价格可比同行便宜30%-50%,让辖区居民得到实惠。

  杜光浩表示,希望该公司以点带面向周边商业楼盘辐射。“今后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将在超出5公里范围外的地方再开设服务点,并培训更多从业人员,后期还准备开设衣物干洗等居民切实需要的生活类服务,让社区生活更便捷、氛围更温馨。”他还透露,该公司还将参与2019年成都市社会企业认证,进一步探索充分运用市场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