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综合讯 株洲醴陵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积极探索,借助互联网技术与设备,全力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任务到岗”的“互联网+政务”网格化监管模式,大力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打通食品药品安全最后“一公里”,切实维护市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科学合理划分网格,清晰界定各责任区的职责范围。全市为1个一级网格,网格负责人为局长;依托12个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所各自管辖范围,一级网格下分为12个二级网格,所长为二级网格负责人;二级网格下又细分为33个三级网格,管区负责人为三级网格负责人。
二是明晰监管责任,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坚持“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网格责任人员和工作职责,切实做到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使监管方式由粗放变为精细,使每位监管人员都有自己的“责任田”,确保全市172家食品生产企业、4910家食品流通户、1225家餐饮服务单位、277家药品经营企业、5家药品批发企业、703家医疗机构药房及其他市场主体全部入网入格,切实做到各监管环节无缝衔接,有效防止和消除执法盲区和监管空白。
三是夯实基础,加强督查,建立健全“局、所、站、员”四位一体的网格化食品安全联动监管体系。全市各镇、街道均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为镇(街道)常设机构,配备了食品药品安全专职协管员48名,村级信息员314名,各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做到了“七有”,即:有固定办公场所、有机构牌子、有联系举报电话、有工作制度和职责分工、有工作记录、有相关档案、有经费投入。
四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网格化监管效能。目前,醴陵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正在建立完善包括监管端、企业端、公众平台APP、移动工作终端在内的一整套电子软件系统,即醴陵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服务系统,现在全市食品、药品、餐饮等有关监管对象的基本情况已导入系统。同时,该局给33个三级网格负责人各配备了一套移动执法设备,包括一台平板电脑和便携式打印机。执法人员开展现场检查时,可在平板电脑上随时点开系统,在电子表格上录入检查的细节情况并实时上传,如检查发现了问题,还可现场打印出检查表让监管对象签字,非常便捷高效。目前,已相继开展一系列系统和设备使用有关的培训工作,整套设备2016年8月1日起将正式启动使用。下一步,将全面完善公众平台APP(即“美食美康”平台),通过网络将商家信息及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信息集中进行发布,引导广大消费者和公众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用互联网方式将食品药品消费和食品药品公众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探索监管部门、食品药品行业、消费者三者的共赢之路。